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莫让“棍棒教育”成农民工家教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0:00 新华网

  许贵元

  3岁的郑博,仅仅因为不肯念一遍“1、2、3、4、5”这几个阿拉伯数字,就被自己的父母活活打死,酿成一场家庭惨剧。(据5月12日《中国青年报》)郑博1岁时就随打工的父母从老家河南农村到浙江萧山。他的悲剧折射出当前农民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已经直接威胁到“流动儿童”的健康成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大隐患。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城市门槛的降低,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进城谋生创业。为避免出现“留守儿童”问题,许多农民工都把自己的孩子带在身边。由于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在“打工挣钱”上,对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常常缺乏应有的关注。不可否认,由于受农民工在城市的地位、工作性质和自身文化素质等多方面的局限,对孩子不能正确、科学地实施家庭教育已经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难题。据分析,农民工进城一般都是生活贫困的缘故,因为他们深知农村的“苦”和城市的“富”,出于城乡差别的“自卑感”和羡慕城市生活,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望子成龙”更为心切,以图从根本上改变生活命运。平时,只要孩子不听话,家教的手段主要是“打骂”,只要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拿“棍棒”来惩罚。有许多孩子为了躲避父母的暴力惩罚,被迫走上“外出”之路,还有的被送回来又“逃走”,而且多次“逃走”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留守儿童”的逐年增多与许多“家教不当”有直接的关系。

  从郑博被父母活活打死这一惨剧中,我们应该反思的是如何审视“农民工家教问题”,怎样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 “棍棒教育”下的恶果再现。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积极探索: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让“科学施教”走进农民工家庭。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对农民工家庭教育不能忽视和冷落,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和关注。研究制定出台一些鼓励和约束农民工家庭开展“科学施教”的规定和规则,从政策法律的角度来抑制和消除“家庭暴力”和“棍棒教育”的不良行为,让儿童的合法权益、特别是人身安全首先在家庭内部得以落实。

  二是教育、妇联、民政、劳动、基层社区等有关部门应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对农民工家庭的子女教育和成长情况,要摸清底数,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搞好家庭教育服务,千方百计为农民工家庭教育创造宽松条件,切不可有“顾不上”的“排外意识”,让农民工的子女与城市子女一样,真正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尤其是城市社区,应把关注农民工家庭教育列入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议程,视为责无旁贷的一件大事,经常组织开展以农民工家庭“关爱孩子”、“科学施教”为内容的大型宣传活动,也可以采取“上门走访”和“炕头宣教”的形式,或定期到工地和农民工居住地开设家庭教育讲座等形式,向农民工家庭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观。

  三是学校要与农民工家庭通力合作。可利用教师家访、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开办家长学校,进行专门培训,推广先进典型等方式,促进农民工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使家庭教育尽快步入科学化和规范化的轨道,让农民工的孩子在城市里能够舒心地学习、快乐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