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30岁心脏在花甲老人身上重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0:47 新晚报

  ———追踪换心人6载“细胞记忆”之谜

  李华虹 本报记者 董艳春

  头一眼见到“换心人”杨孟勇时,就以为他满头的黑发不是染的,便是戴着假发套,因为普通的64岁老人肯定不会长如此乌黑的头发!2000年的1月,做心脏移植手术时,

他58岁,接受了一个26岁的脑死亡小伙子的心脏,受体与供体之间32岁的巨大年龄差,在我国仅此一人,在世界上也极为罕见。这种罕见的年龄差异,使这位全国年龄最大的“换心人”的生活,诸如性格、心理、习惯、体能,在6年中都悄悄发生着某些神秘的变化。

  “术后的一天夜里我突然坐起来伤心地哭”

  6年前,患有扩张性心肌病的杨孟勇,病变心脏已经有正常的两个大了。继续活下去的希望只有一个:心脏移植。医生安慰他:“别担心,为你捐赠心脏的人只有26岁。”

  1月14日,在经过6个小时的惊心动魄的手术后,杨孟勇活过来了。在重症监护病房度过了15个昼夜后,老伴儿陪伴他住进普通病房。然而就在一天半夜,老伴儿突然被一阵哭声惊醒了,打开灯一看:杨孟勇坐在床上泪流满面,哭得极为伤心。老伴儿连忙问他怎么了。“我心里难受。”杨孟勇的回答更令老伴儿吓了一跳,以为是术后的排斥反应。杨孟勇告诉老伴儿,与术后反应一点边儿也挨不上,自己也没做噩梦,现在的心情特别奇怪,像丢了一样最宝贵的东西,为此而特别惋惜,想好好哭一场,向丢失的宝贵东西作个告别。

  后来,天津医学院的专家到哈医大二院观摩学习,一位专家问杨孟勇:“接受心脏移植后,是否发现在心理上有了什么变化?”“没发现啊!”杨孟勇这时才知道世界上有这样一种学说:作为心脏移植的人,心理、性情和习惯均可能发生很大改变。

  “头发奇迹般地变黑了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

  “老杨啊,我的头发是越来越白,而你的头发是越来越黑了。”术后的几个月,老伴儿突然对杨孟勇感慨道。真的吗?杨孟勇这才仔细观察镜子里的自己:可不,手术前还斑白的头发,现在不仔细看竟然看不到白发了!

  一个夏日,老杨夫妇坐火车去亲戚家探望病人。女乘务员站在老杨面前,把他一顿训:“你怎么能让你母亲坐着,你睡卧铺呢?”老伴儿虽平静地对女乘务员说了句:“你这啥眼神呀?咋能把我们看成是娘儿俩。”但老杨仍担心老伴儿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以至于不知说啥好。在出门坐公交车的时候,他也常被当作年轻人,以至于从来享受不到别人给“让座”的待遇。

  不光是外表,老杨的体力也越来越好,60多岁的人竟然想起长跑来了。2004年,他听说武汉将举办器官移植者运动会,当即决定报名参加2000米长跑。闻听这个“吓人”的消息后,家人和哈医大二院的医生都坚决反对:好不容易换颗心,别跑坏了!老杨却说:“我浑身就像有使不完的劲儿,谁拦我也不行!”后来,老杨终于坚持到武汉参加了比赛,只不过跑的是800米中长跑,因为主办单位也对器官移植者长跑安全有疑虑,因此取消了2000米的项目。老杨虽然没有在比赛中拿到名次,但能与十几岁、二十几岁的选手们比试一次,自己特别满足。

  “我的口味变了竟然爱上小食品”

  在杨孟勇的饮食中,土豆是少不了的。然而手术后,让他自己也深感不解的是:原来百吃不厌的炒土豆片、炝土豆丝、红烧土豆块等菜肴,竟渐被流行的小食品取代了,尤其是一种叫“鸡味圈”的膨化食品。

  一次,老杨的女儿从外地来看父母,捎带了几包小食品。没想到这一吃下来,老杨竟停不下来了。每次老杨和老伴儿逛超市的时候,必定要到小食品柜台“点货”,什么豌豆脆、锅巴、妙脆角,哪个都想吃,以至后来将超市里所有小食品品牌都尝了个遍,几乎达到了品尝员的水平。

  而与此相反,自小生长在胶东半岛海边的老杨,原来最爱吃鱼,如今,即使是活鱼做成的美味,他也嫌腥,甚至会有呕吐的症状。

  “我特别想写诗还出了本诗集”

  据杨孟勇介绍,他退休前是《北大荒文学》杂志社的编辑,虽说在北大荒文坛上小有名气,但只发表过几个短篇小说,而手术后,他的文思如泉涌,特别有激情,想起写诗来了。

  “比起从前,我发现自己更为激动与敏感了。”换心一年后,他出版了平生的第一部诗集《太阳传说》。接下来,他又以自己换心的亲身经历,写下了20万字的长篇纪实小说《活下来再说》。在写作的日子里,老杨经常连续伏案10个小时,体力和精力充沛得惊人。

  目前,杨孟勇又开始了另一部长篇小说的写作,暂名为《戒指》,以自我为主要原型,以心脏移植为其中的一条线索,描写两个受苦的年轻人的恋爱及婚姻生活。

  链 接:

  移植器官是否有原来“记忆”?

  据了解,美国亚里桑那大学心理学家加里·施瓦茨把这种移植后的改变现象称为“细胞记忆”。他的理论是,由于细胞囊括了人体整套基因“材料”,因而接受器官移植的患者必将从器官捐献者身体上“继承”某些基因。其中一些基因决定了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甚至是口味的偏好。但这种想法在临床上无法证明。他宣称,自己的研究证明,至少10%的人体主要器官移植患者———包括心脏、肺脏、肾和肝脏移植患者,都会或多或少“继承”器官捐赠者的性格和爱好,一些人甚至继承了器官捐赠者的智慧和“天分”。

  尽管怀疑患者“继承捐献者记忆”的说法,但其他专家们仍然谨慎地表示没有证据可以完全否定这种说法:心脏转换到另一个人身上以后,储存在心脏中的某些性格、爱好的记忆也随之转移到另一人身上。

  换心人杨孟勇以自己的亲身体会认为,我国的中医早就有‘心之官则思’理论,而且,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遇到不高兴的事时,常常会感到“心里难受”。

  哈医大二院心脏移植专家蒋树林教授认为,换心人身上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变化,基本上都是由于健康机体的恢复,他的想法愿望就多了。这个时候才会有各式各样的想法,而以前在有病的时候,都没有心思去想,当他恢复健康以后,这些想法逐渐表现出来了,所以给人感觉这个人好像变了,实际上都是恢复健康以后发生的改变。

  在器官移植受体运动会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