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法国哲学家感受《美国眩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5:07 环球时报

  

法国哲学家感受《美国眩晕》
《美国眩晕》的封面
法国哲学家感受《美国眩晕》
贝尔纳—亨利·列维法国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榜上有一本书名是英语的书:American Vertigo(《美国眩晕》,法国格拉塞出版社2006年3月)。不过,别看书名是英文,全书内容还是法文写就的,而且作者在法国是一位家喻户晓的明星作家。

  说起这位作家,不用说他的全名,只要说3个字母BHL,法国人就知道是贝尔纳—亨利·列维(Bernard-Henri Lévy)。列维本是一位哲学家,前几年还写过一本大部头《萨特

的世纪》,但他在法国的名气却是因为他以社会活动家、政论家、小说家、剧作家、导演、战地记者等多重身份频频在各类媒体上露面。法国人即便没有读过列维的书,也非常熟悉他的形象:一头小泉纯一郎式的乱发,一件敞胸的白衬衫。这与他直言不讳的言论风格倒是颇为吻合。

  以一个法国人的视角审视美国

  由于政治和文化上的差别,法国民间,尤其是知识分子对美国普遍不抱好感,列维却独树一帜自称是个“反‘反美’”(anti-anti-American)的法国人。也许正是这个原因,在法美两国因为伊拉克战争发生龃龉之际,美国权威的时政类刊物《大西洋月刊》却邀请列维周游美国,以一个法国人的视角审视美国。

  列维在美国花了1年的时间从大西洋海岸到太平洋海岸、从北方到南方,驱车两万余公里,在美国的城市和乡村走了个遍,足迹遍及监狱、妓院、夜总会、养老院、好莱坞、大卖场、竞选会场等,广泛接触了各阶层的美国人,既包括像前第一夫人希拉里·克林顿、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电影导演伍迪·艾伦、美女影星莎朗·斯通这样的名流,也有无家可归的流浪汉、死难矿工的遗孀、养老院的孤寡老人和一位体重曾经高达488磅的女性肥胖症患者。

  列维对在美国的所见所闻深感震撼,所以将书名定为《美国眩晕》,在《大西洋月刊》连载,并在法文版上市之前出版了英文版(美国兰登出版社,2006年1月)。令列维始料未及的是,此书甫一上市便遭美国主流媒体的恶评,其中以美国著名讽刺作家、当红的电台主持人加里森·凯勒在《纽约时报》上的评论最有代表性也最具杀伤力。在凯勒看来,列维“偏执、夸张、狂妄、伪文化”,属于典型的“资料浅、结论深”的法国式思维,因此整本书读起来简直让美国人感到眩晕。

  内容让美国人感到眩晕

  那么,列维到底在书中写了什么让美国人如此气恼呢?我们不要忘记,列维是一位哲学家,也是一位文学家。因此,列维在描述旅途见闻的时候使用的是典型的文学笔触,感性、幽默、浪漫、渲染,自由诗般的长短句,有时连动词都不用。举例来说,列维是这样描述坐在他面前的莎朗·斯通:“她,浅灰褐色的短裙,同样颜色的长袖衬衣,淡茶色的披肩,散乱的短发,透出白皙的前额。颈项,挂着小巧的十字架;裸脚,搭在饰花的长沙发上”,“她伸展了一下纤腿,却又迅即收回,像羞涩的小姑娘般下意识用手将短裙的下摆拉了一下,生怕春光乍泄,轻轻地但深深地透了一口气,然后慢慢地却挑衅似地瞟了我一眼。”这是一本关于时事政治的书吗?

  别急,在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时候,列维就露出其本色,做哲学家似的深沉状,矛盾、跳跃、主观、玄妙,写出比筷子还长的长句,有时连续几行都不见一个逗号。他和莎朗·斯通谈论的不是时尚、电影、晚餐,而是战争、贫穷、布什。列维是这样总结他与莎朗·斯通的对话的:“她在总统画像上添的这最后一笔活生生地勾勒出这位儿时缺乏教养却在今天治理着美利坚合众国的小男人的风采,尽管他显然不能为当今洛杉矶的贫民区和美国其他地方的贫困、不幸、公共空间的流失负责,但是(忙于战争的)他却也未曾为理顺这一切做任何事情。”

  对美国小骂大帮忙

  美国人实际上被列维的法国式春秋笔法忽悠晕了,并没有看懂列维要表达的真正内涵。客观地说,《美国眩晕》应该算是一本对美国小骂大帮忙的著作。这本书的创作体裁属于一种“报告哲学”。阅读这种体裁的作品好似欣赏大师笔下的经典油画,距离太近,眩晕;站得远了,朦胧。读罢此书,很多对法国人本来就有成见的美国读者都会记得列维对美国社会的种种负面描述和尽情揶揄,却可能忽略了作者洋洋洒洒超过100页的“结束语”。

  结束语冗长的分析论证其实包含了一个很简单的逻辑推论:如果说如此千疮百孔的美国仍然是世界上无可争议的强国,只能说明其顽强的内在生命力。“美国模式”的末日还没有到来,需要的只是与时俱进的变革。列维在《美国眩晕》的最后这样写道,“在美国的哲学和政治遗产中,存在着所有必要的元素——观念、传统、实践——来应对正在到来的挑战。也就是说,华盛顿、罗斯福、肯尼迪的美国拥有完善的思想武器,有能力也有信心应对新世纪深刻的观念和道义变革却不必丧失自我。”▲

翟 华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