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高价建绿”背后的政绩浮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6:00 光明网
陆志坚

  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日前表示,要坚决制止“高价建绿”的不良倾向。(5月7日人民网)

  时下,要说城市变化最大、最显眼的,可能并非街面拓宽、高楼耸立,而是街道两旁林林总总一夜挺立的名树古木。近年来,“高价建绿”、“大树进城”已成为许多大城市流行的一种“通病”。曾有媒体报道,省会以上城市明确提出“大树进城工程”的就有10多

个,“埋头实干”的更多,而且动辄就是几万甚至10多万棵大树突击进城,原本空荡荡的道路两旁,“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古树开”。

  城市的发展,留给绿地的空间越来越小,只见钢筋混凝土不见绿意已成为许多城市的一种现实写照,城市的呼吸日趋窒息。因而,城市呼唤绿,市民需要绿,这种绿也或多或少地考量着官员的政绩。然一味地采用“高价建绿”、“大树进城”,却是典型的“饮鸩止渴”、“杀鸡取卵”。

  成活率低。由于城市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与农村有较大差别,大树“长途跋涉”移植后往往会出现“水土不适”现象,成活率极低。据业内人士透露,移栽的大树50%—70%都将死亡,有的甚至超过70%。尤其是生长了几十年上百年的名树古木,对生长环境有着特殊的要求,其成活率更是低得惊人。

  费用昂贵。一棵大树从深山中移出,千里迢迢送到目的地,成本加运输费用少则万元,多则几十万元。名树古木的价格就更高得离谱。何况,树木在长途运输过程中的“吊水”、“打针”等护理,既费力又伤财。而且,管理部门冬天要给大树穿“衣”戴“帽”,夏天要遮阳搭“伞”,从投入上来说很不划算。

  更为严重的是,“大树进城”破坏了原生态。城市变绿了,农村却荒了;城市有了绿意,大山却满目疮痍,这种厚此薄彼的作法,往往会招致自然的“疯狂”报复。

  其实,“高价建绿”只是一种“绿色泡沫”,得不偿失。而一些城市却热衷于此,便是某些官员的政绩浮躁作怪。城市有了绿,官员的脸上便有了“光”,以致于不惜代价搞高成本的“绿化工程”。因而,要制止“高价建绿”,最重要的一点便是改革官员政绩考核办法,既要看城市的绿,又要将绿的成本纳入考核指标,确保城市绿化科学、适宜、低成本运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