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孩子为什么追求“攀比炫富摆阔”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6:00 光明网
许贵元

  一种使家长担心忧虑、也值得引起全社会关注的现象:当今孩子们为什么追求“攀比炫富摆阔”的虚荣行为?这并非是个别现象。

  日前,《唐山晚报》在一版头条位置以“不买好文具,孩子要退学”为醒目标题,报道了家住该市天元小区的一名10岁小学生今年开学偏要购买一个156元的新书包,妈妈嫌贵没有给他买,他就连哭带闹,最后竟声称“不买新书包,我就去退学”来威胁父母。

  据孩子的祖父王先生介绍,他外甥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家里的书包、文具已经堆了很多,都足够开个文具店了。可每到新学期他总是闹着买一些新文具,每次都要花上几百元。这次开学他看同学买了一个128元的书包,就非要逼着妈妈给他买一个156元的新书包不可。据笔者了解,孩子养成的这种“攀比奢华、炫富摆阔”的欲望和追求虚荣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普遍性。这是多么令人烦恼和担忧啊!

  大家知道,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望子成龙”是任何作家长抱有的“天性心态”。然而,由于受现实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和感染,加之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在某些方面的缺失,使孩子的成长频频打出危险的“信号”,攀比奢华、炫富摆阔的现象屡见不鲜,而且愈演愈烈,表现形式也五花八门,真叫人难以理解、苦不堪言。

  笔者手头就有几个相似的例子。例子一是:“持刀逼父换毫宅”。据南方媒体报道,深圳市某中学一名初二学生,为了迎接老师的家访,嫌自家居住的地方不繁华,房子也不宽敞,非要逼着父母买一套新房或换一所豪华住宅。父母没有答应,她就拿起菜刀来为威胁,后来自己竟然“出走”了。例子二是:女儿嫌妈妈长得“矮、胖、丑”,死活不让参加学校座谈会。怕“丑妈妈”被同学们嘲笑,给自己“丢脸面”,担心同学们瞧不起,因而对善良的母亲刺激很大。不甘自卑的母亲,为了改变自己的“形象”,给女儿一个“惊讶”,自己把平日节衣缩食攒下的8000多元全部拿出,悄悄进了美容院,做了眼皮手术,弄了个“双眼皮”,染黄了头发,盘起了时髦发型,全然一副“俄罗斯女士”的风派,满以为可以得到女儿的“赞许”,不料女儿却叫他“老妖婆”。例子三:有一名在贫困山区长大、就读于某大城市的大学三年级学生,放寒假有几个顺路的男同学其中包括两名女同学执意要从他家路过,并说要住上一、两天。理由是看看山区的“风景”,感受一下山区的“生活”。这位同学自知家里贫穷和寒酸,但又不好拒绝同学们的要求,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下来。可他心灵一动,却想出了一个“光耀家门”的救急办法。他向几名同学提出自己先走一步,以便到家里好好准备一下,然后约定好时间地点,再到既定的站点接迎同学的到来。他提前两天到家以后,还没站稳脚跟就吩咐家人收拾屋子,从亲戚和友邻那里搬来了大屏幕电视、电脑和其它新潮家用电器,把家里装扮了“现代化家庭”;家里原有两头肉牛,他觉得数量“不够”,又走家串户临时“牵”来了10多头肥壮的肉牛,集中圈在了自家的后院,使家里一夜就变成了饲养肉牛的“致富大户”。当同学们来到家里看到这样的情景时都称道说:“想不到你们家在山区还是‘致富大王’,你不愧是山区里飞出的‘顶凤凰’!”而父母暗里却摇头无奈地说:“有知识的大学生咋也这样,长此下去,国家的前途和希望在哪里?真是令人不可思议呀!”

  现在,不论在城市或在农村,不论是孩子或是大人,尤其青少年的攀比奢华、炫富摆阔现象似乎成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社会通病”。笔者通过与教育部门的领导和有关心理学家探讨,孩子们的“攀比奢华、炫富摆阔”主要是有以下几种原因造成的。

  一是受社会腐败现象的“污染”。当今,一些人认为“崇尚腐败”是社会新潮。现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再讲艰苦奋斗那一套似乎已经没有现实意义了,人们追求的是富裕和富有,“贫穷”被视为“无能”或“卑下”。我们时常听到有的家长公开说:“只要你家富,别人就羡慕;只要你有钱,别人不小看。你若“穷光蛋”,别人躲得远。由于大人滋长的这种“人生心态”和“扭曲意识”,孩子生长在这样的家庭和社会大环境里能不产生攀比奢华、炫富摆阔心理吗?

  二是学校教育存有“功利化”色彩。由于大中小校园基本都受社会某些不良风气的冲击,使得一些教师的“人本观”和“教书育人”的天职意识以及培养接班人的神圣职责有所弱化。有的教师平日在教学中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们讲述“社会能人”是如何“发财致富”的;某某者是怎样“有权有势有地位”的;某某人连文化都没有为啥可以成为“大老板”、“大富豪”、“大明星”等等。这种有意或无意的灌输和诱导,使学生在所谓潜移默化的“熏陶”中逐渐滋长了“自私心态”、“挣名夺利”、“嫌贫爱富”的庸俗思想。由此说来,与学校的道德素质教育不当和缺失有不可否认的直接关系。

  三是家庭教育“自由化”。现在“独生子女”家庭较多。一般父母对孩子都有天性的“宠爱心理”,认为一家只有一个“宝贝”,所以过于偏爱,在家里基本都是以孩子为“中心”,一切围绕孩子“转”,千方百计满足孩子的“需要”。很少对孩子进行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服务社会教育,更缺乏应有的人文关怀方面的教育,这样极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还会给我们的和谐社会埋下和带来不可估量的隐患和后患。因此,对孩子攀比奢华、炫富摆阔的不良行为现象应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切莫熟视无睹,放任自流,任其蔓延。要从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健康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千秋伟业、教育为基”的指导思想,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协调联动”的教育管理机制,同心同德地净化校园,使孩子们从小树立起“文明向上、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宽怀志向和远大理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