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千人参加的万人相亲节:“做媒”还是“做秀”(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7:22 新华网

  

  

千人参加的万人相亲节:“做媒”还是“做秀”(2)
千人参加的万人相亲节:“做媒”还是“做秀”(2)
千人参加的万人相亲节:“做媒”还是“做秀”(2)

  

  “万人相亲”:“做媒”还是“做秀”

  从一对一的相亲到重庆的“父母相亲节”,再到如今的“万人相亲”,本属隐私的婚恋变成了地地道道的“社会活动”,规模越搞越大,声势越来越大。

  有人认为,这毕竟是件好事,将“做媒”扩大化,可以打破单身男女狭窄的交往圈子,使他们有更多选择。

  也有人对这种方式不以为然,一位媒体从业者认为,这本来就是一件纯私人的事儿,拿到大庭广众下展览,还搞成了“节”,怎么说怎么觉着别扭!

  自治区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耿旭光则质疑:各地纷纷搞“万人相亲”,主办方难脱“做秀”之嫌。

  他说,社会交往中,比如聚会,主人可以充分照顾的人数也就是七、八人,10人以上就可能有人被疏忽,20人以上就会有问题。举办活动也一样,更何况是“万人”。从社会学角度来看,相亲是一种很复杂的系统工程,参与者的心理更加微妙,主办方如何照顾得到?既然是想切实解决单身人士婚恋难题,这种方式就更值得商榷。

  在这种大规模的相亲活动中,绝大多数人互不认识,人们只是得到大量标牌上的符号信息。但择偶毕竟不是到超市买东西,只凭标牌信息就可以达成意向,在这种情况下,真令人怀疑成功率能有多少。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种方式并非单身人士的主动选择,更多的是组织者需要以这种方式“做秀”、造声势,以达到宣传自己的目的,这本身就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行为。

  某网友则从“万人相亲”中读出了讽刺。“你人生的那一半也许就在这茫茫人海中”,这句话对都市单身男女来说很有诱惑。但问题是,人海茫茫,在近万人中找满意的另一半,如大海捞针,谈何容易。“‘万人相亲节’的参与者们不是在相亲,而更像是向信息社会示威,或者说是一种讽刺”。

  让“做媒”更自然些

  尽管有人说“孤独是可耻的”,但一点也不妨碍单身人数有持续增加的趋势。

  统计部门的数字表明:截至2005年底,乌鲁木齐总人口约230万,其中单身适龄和大龄青年占了一成多。

  统计显示,1990年,北京30至50岁单身人数约在10万人左右;12年后,北京、上海等地这个年龄段的单身人数分别达到约50万人,其中女性超过六成。

  “单身已成了一种社会公害。”一位单身女网友自嘲。

  “可以这么说,”耿旭光说,“单身确实不单单是一种个人选择,婚姻才是社会的稳定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越来越庞大的单身人群更反映出一种社会问题的存在。”

  谁来化解这赶集式的拥挤求偶状态?耿旭光认为,尽管现在爱情已经到了“速食”阶段,但应该有办法让“做媒”更自然些。解决单身人士的婚恋问题应该与社区建设联系起来,应该发挥社区团工委组织的力量,以社区为单位,通过搞联谊、竞赛、读书会,以及志愿者义工服务、等主题活动,将大家组织起来,既有利于社会,又能使单身男女在共同的活动中培养感情。

  同时,社区与社区之间可以联合搞一些大型的竞赛、联谊、主题游及社会公益活动,既可活跃社区生活,又能增加单身人士相遇的机会。能参加同种活动的人大体上兴趣一致,可以情投意合,成功率反而会高一些。

  其次,“黑婚介”猖獗正说明社会需求比较旺盛,应该对社会上的“黑婚介”加大打击力度,建立起正常的婚介服务秩序。

  相亲不是唯一的手段。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陈一筠认为,单身人士要重新调整自己的工作态度,不能把工作当成生活的全部。此外,多参加一些交际活动,多与异性交流,丰富自己的感情生活,才能懂得如何与异性沟通。(完)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