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告诉别人,你不是乌合之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9:31 上海青年报

  小卉古今中外,各个时代盛行于世的礼仪都表达了人们追求文明的理想。现代礼仪也不例外,它在传达公民社会应有的文明方面最具表现力,然而当今中国还没有国人大致认同的现代礼仪。

  历史上,中国曾被视为“衣冠上国”、“礼仪之邦”,只要读一点历史,就可以知道我们祖先在3000年前所达到的高度文明:《礼记·曲礼》中记载大量古代礼仪,以饮食的

仪容为例,食礼告诫人们吃饭时不要把饭窝成一团搁在碗里,喝汤的时候别让汤倾流不止,咀嚼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不要把咬过的鱼肉放回食盘,不要当众剔牙等等。

  类似的礼仪内容也出现在中世纪晚期的西方一些礼貌教本之类的书籍中,但只要想一想伟大的莎士比亚和达·芬奇每天吃的都是手抓饭,就可以知道西方文明的后起,16世纪的思想巨人蒙田曾经自我批评说:“有时候,一赶忙,我会把自己的手指咬住。”作为餐具的叉子直到18世纪以后才在欧洲流行开来。正是这种差距,我们的祖先之国被称作礼仪之邦!

  毫无疑问,在前现代世界上,中国是最讲究礼仪的国家,东亚诸国也深受中国传统礼仪的熏染,例如朱熹的《朱子家礼》催生了保留至今的韩国礼仪,今日日本也在很大程度上保留着中国古代礼仪的痕迹。然而,传统礼仪在中国本土却因种种因缘沦亡草泽。

  如今,面对社会的大发展,现代礼仪构建具有更大的意义,这种构建不是食古不化地套用,也不是食洋不化地照抄。从重建礼仪的思路上说,由于文明的标准往往随时代而变,作为其承载者的礼仪也就因此变迁。我们要研究传统礼仪和外国合乎国情的礼仪如何创造性转化,还要细致地把握这些礼仪如何与民俗融合,不仅如此,许多具有普遍性的礼仪恰恰可能从民俗中再生才最具生命力。

  《礼仪金说》就是这样一本立足于中国深厚的人际文化传统和全球化时代的一本礼仪著作。作者深厚的东西文化背景,学术、民间丰富的经历,让本书权威而又风趣饱满。本书的礼仪规范和细节覆盖了我们生活和工作的所有方面,但这些具体的规范并不是现代礼仪的目的所在,最核心的在于礼仪背后所表达的精神元素。梁实秋先生曾说过:“礼,除非是太不合理,总是比没有礼好。”《礼仪金说》贯穿的精神实际就是强调人与人之间建设性的互助合作,强调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边界,强调职业伦理对职业行为的规范,强调一种现代人的尊严和教养,有了它,你就不是“乌合之众”。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