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透析大学生寝室文化(杨艳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09:39 东方网

  寝室是大学生之间联系最密切、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之一。学生除上课外,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度过的,他们的休息娱乐,谈心交友,课余阅读都离不开寝室。因此,寝室同学之间的交往也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在寝室中朝夕相处,长期共同生活,因此寝室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对大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从大学生寝室文化来看,大学生寝室交往结构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特性:

  第一,感染性。感染是一种心理过程,是个人对某种心理状态的无意识的、不自主的顺从。人是在群体中生活的,人必须而且也能够接受群体的影响。不仅现实的行为具有感染力,而且认识和观点也有感染力。感染性体现在心理层面,并通过心理、情绪影响个体的行为。由大学生交往的不同结构而产生的寝室文化就是寝室成员这一特殊的群体感情、情绪相互交流、相互感染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认同。大学生寝室文化的感染性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

  第二,倾向性。倾向性是指寝室成员受他人的心理感染而形成自己的判断,遵从、模仿他人,再现他人的行为和意见,从而形成统一的看法(或行为)。也就是将群体意识通过心理系统与自己固有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等发生交互作用,而表现出相对一致的外部特征和和行为方式。如同住一寝室的学生往往对事物抱有相同的看法或都喜好穿某种质地和款式的服饰等,这些都是寝室交往结构倾向性的具体表现。

  第三,动态性。大学生容易受社会上各种文化与价值观念的影响,在心理、情绪等方面易变。大学生的兴奋点经常转移、思维跳跃跨度大、涉及领域广、转换节奏快,这些都使大学生寝室交往结构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易变状态。

  第四,潜在性。大学生寝室交往结构对个体的影响主要不是通过硬性灌输,如规章、制度、纪律、条例等外部强制力量来完成的,而是通过寝室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和相应的物质环境,于潜移默化之中形成的。大学生寝室交往结构所产生的文化精神层面的东西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虽不具有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并进而形成一种自觉、内在的驱动力。

  心理学家曾从不同角度做过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健康的个性总是与健康的人际交往相伴随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与别人的交往就越积极,越符合社会的期望,与别人的关系也越深刻。心理学家奥尔波特发现个性成熟的人,都同别人有良好的交往与融洽的关系,他们可以很好地理解别人,容忍别人的不足和缺陷,能够对别人表示同情,具有给人以温暖、关怀、亲密和爱的能力。良好的寝室交往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及其全面发展,有利于大学生保持良好健康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反之,则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影响其成长与发展,其中也包括目前大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

  因此,我们要重视对大学生寝室文化的研究,从寝室文化的特征透析大学生在寝室生活中相互交往的结构性特点,仔细探讨寝室交往结构对大学生焦虑情绪的影响,进一步思考其在大学生自我心理调节以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作者:杨艳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