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托尼•布莱尔选择何时离开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10:49 金羊网-新快报

  布莱尔也许并不同意这种观点:挽救工党就意味着他必须放弃。然而,一旦他在党内的声望继续下跌,要求他下台的声音就会愈发响亮。

  本版文字高飞

  “我应该留下来,还是现在就离开?如果我走,将会有麻烦;如果我留下来,将会

有双倍的麻烦。”

  即便不是TheClash乐队的歌迷,托尼·布莱尔———这位曾经一度也是一名摇滚歌手的英国首相———这个星期以来,他的脑子里肯定也在反复掂量着这几句歌词。

  仅仅就在1年前,布莱尔带领工党在英国大选中取得了历史性的三连胜,他也由此成为工党历史上第一位三次蝉联首相的领导人。然而好景不长,现在的他却不得不面对工党内讧的危机。不少人在猜测,他究竟什么时候会腾出唐宁街10号官邸,把它让给长期以来的盟友兼宿敌———戈登·布朗。

  羞辱的民意

  最新的民意测验多少会让在首相宝座上呆了9年之久的布莱尔感到颜面尽失。据英国《每日电讯报》10日公布的一项民意调查结果显示,布莱尔的民意支持率已跌到26%,突破了前首相威尔逊1968年因英镑贬值导致支持率下降的纪录,成为自二战以来最不受欢迎的工党首相。

  而执政党工党也刚刚在上周的地方选举中惨败给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最新民意调查同样显示,工党支持率已跌至30%,是1992年以来的最低点。民意调查还预言,如果明天就举行英国大选,工党将会输给它的死对头保守党。

  诸如此类的麻烦数字现在占据了工党议员们的思维。尽管他们对9年前布莱尔带领工党走出政治荒野迈向权力顶峰仍然心怀感激,尽管他们仍然没有忘记当年保守党惨败给工党的原因恰恰也是因为保守党的内讧,但现在,即便是布莱尔最忠实的跟随者也在思考着这样的问题:首相的任期走到头了。

  

托尼•布莱尔选择何时离开

  “内战”的边缘

  在过去的一周时间里,财政大臣戈登·布朗的支持者和一些左翼人士站了出来,公开呼吁布莱尔尽早离开。作为回应,布莱尔的支持者也大声谴责布朗阵营企图挑起工党内讧,破坏党的团结。他们还指责布朗阵营搞“阴谋政变”,目的是逼布莱尔下台。

  据说,工党议员中眼下正在传阅一封草拟的联名信,核心内容是呼吁布莱尔最晚在7月公开宣布交出首相职位的具体时间。一名不愿公开姓名的工党议员说,目前他们还不打算公布这封写给工党执行委员会的信,但如果布莱尔拒绝他们的要求,信件就将通过媒体公之于众。

  而英国一家电台近日进行的民意调查也显示,在104名接受访问的工党后座议员中,有52人希望布莱尔在今年内下台,同时,希望布莱尔公布明确交权时间表的议员更多达3/4。难怪《每日电讯报》、《泰晤士报》等媒体纷纷以“内战”来形容工党现在面临的处境。

  对手的“逼宫”

  对于工党议员“逼宫”一事,布朗本人近日则表示,他不支持这样的做法,因为这会造成工党的分裂。但他也不失时机地指出,工党的确需要“新鲜血液”。

  尽管布朗欲与造反议员划清界限,可布莱尔阵营还是将他作为了回击的主要目标。英国《卫报》8日说,布莱尔的一些支持者称,布莱尔近日已再次私下向布朗保证将交出权力,但由于两人之间已经丧失信任,等得越来越不耐烦的布朗要求布莱尔必须公开说明一个具体时间。“我们所处的是一个特殊情况,因为布莱尔说过他不会继续担任领袖,他也说过希望能进行平稳且有序的权力移交,大家都会看着他。”布朗意味深长地说。

  此时此刻,布莱尔也许会对他在去年作出的一项承诺感到后悔。去年,为了笼络住布朗,布莱尔承诺他将在本届议会届满时,也就是2009年大选之时,向布朗交出权力。而现在,这一承诺却被“敌人”用作向他要胁的说辞。

  因为对于布朗来说,现在是他最好的上台时机。

  

托尼•布莱尔选择何时离开

  上图:现在是布朗夺权的最好时机。

  无奈的“换血”

  5日早晨8点,选举的最后结果还没出来,内阁重臣就被陆续召进唐宁街10号,商讨改组事宜。改组结果是,布莱尔一直力保的内政大臣克拉克被清出内阁。唐宁街承认,这是迫于民众的压力。而“情妇丑闻”的中心人物普雷斯科特虽然被保留了副首相和党的副领袖职务,但他负责的住房、地方政府、重建、计划编制和城市地区事务的“超级部长”的权力被取消了。同时,外交、国防、教育、贸工部大臣等位置也都做了相应调整,其

  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长期以来担任外交大臣的斯特劳被撤换,改任了一个下院领袖的虚衔。

  布莱尔此举仿佛是在向众人宣示:我仍然掌管着权力。在8日每月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布莱尔说,他仍然希望履行2005年议会选举前的承诺,在第三个首相任期届满之前交出权力。

  “宣布一个时间表只会使政府的工作瘫痪,令我们正在英国实施的必要改革面临风险,从而危害这个国家。”布莱尔说。对于那些造反派,布莱尔还意味深长地告诫说:“也有一些人希望激进地改变政策方向,不再革新‘新工党’,而是让它转方向。这条道路不会带来第四次选举胜利,而只会带来失败,重新变成在野党。我会坚决与之斗争。”

  事实上,布莱尔此番改组内阁也可谓“用心良苦”。他安排戴维·米利班德出任环境、食品和农村事务大臣,其实也是针对布朗,因为年轻的米利班德正好可以在这一职位上与保守党领袖戴维·卡梅伦展开较量,同样年富力强的卡梅伦近来正在发起一场以绿色环保为核心内容的保守党政策改革。这样一来,布莱尔就巧妙地在选民心目中留下了“米利班德对卡梅伦”的印象,从而悄悄地把布朗晾在一旁,最终培养起一个能与布朗相抗衡的接班人。

  无法体面离开

  但事实上,布莱尔试图通过“换血”来改变内阁形象,重振国民对内阁的信任,只是一种“治标”之举,能有多大说服力还很难预料。

  除了近期内阁丑闻不断导致工党信誉大失,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布莱尔追随布什发动的伊拉克战争遭人诟病。自从伊战陷入泥淖以来,反对派经常会拿前线问题攻击工党政府,在2005年的全国议会选举中,工党失去多数选票,从根本说是与伊战有关。

  与此同时,国内的改革措施也争议不断。布莱尔政府去年试图提高大学学费,引发了一场学生抗议;今年4月26日,卫生大臣休伊特宣布裁减医疗系统人员,以解决医疗系统的财政危机,又遭到一些人员的强烈反对。

  上述问题的深层次原因部分来自布莱尔的经济理念,比如他支持的自由经济思想,直接导致了削减国家福利的政策;部分则来自英国根深蒂固的外交传统,比如追随美国发动伊战就是丘吉尔“三环外交”传统的结果;也有一部分原因与布莱尔个人的性格有关。

  政治无疑是残酷的,因为无论你的事业有多辉煌,它最终都会以失败收场:如果你在一个位置上呆的时间足够长,等你下台时,就会有很多人幸灾乐祸地看着你离开。也就是说,托尼·布莱尔无论选择何时离开政治舞台,他都不可能得到他所渴望的———体面的离开。

  (日京/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