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爱心的“加速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11:34 中国宁波网-宁波晚报

  

爱心的“加速度”

  今天上午,人们在助学活动现场仔细阅读贫困学生的资料。

  

爱心的“加速度”

  在北仑工作的外国朋友也准备结对助学。

  

爱心的“加速度”
杨静雅 顾霄扬/文 龚国荣/摄

  宁波-贵州

  三天故地重游,他成了100名贵州孩子的爱心使者。

  两天翻山越岭,他们为600余名贵州孩子捐建两所希望小学。

  三个小时的寻找,他们揭走1000名贵州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榜。

  这就是北仑———一个常住人口35万的小城创下的爱心速度。热情的北仑人,在不到一年时间里,用他们的爱心让一千多名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孩子收获了一缕阳光。

  知青情怀引出爱心接力

  去年10月,年过半百的北仑工商分局干部张义恩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岑巩县故地重游。从1969年到1984年,他曾在那里插队工作了15年,这是他离开21年后首次踏上贵州的土地。

  当他回到插队的坪芽村时,乡亲们的热情依旧,但村里东倒西歪的旧木屋、孩子们破旧不堪的衣服深深地剌痛了他的心。在村里呆了3天,他失眠了3个晚上。临走时,本来打算坐飞机的钱在留下300元用以买火车票后,其余都被他用来和村里14名贫困学生结对助学了。临上车前,他敲开了岑巩县希望工程办公室的门,拎走了72名贫困失学儿童的个人和家庭资料。

  回到北仑的当天,张义恩试着在单位局域网上发了一个寻找结对助学者的帖子,没想到同事们纷至沓来,在短短两天时间里,37名同事与72名孩子结对了,同事胡卓君甚至一口气结对了5名女童。

  收齐同事们的首笔助学款后,他饭也来不及吃就上了邮局。“开学已经一个多月了,许多孩子的学费还欠着,我们得快点,晚寄一天说不定就有孩子熬不住,外出打工去了。”张义恩的心里一直在想着孩子们的处境。在将钱交给张义恩后的第20天,同事们就接到了结对孩子写来的感谢信,大家在感慨老张办事速度的同时,也被孩子们在信中所反映的艰难处境所震撼。

  今年2月份,岑巩县团委干部打电话给张义恩,说有14名学生需要资助。二话没说,张义恩又在同事间做开了宣传,接到电话的第二天,他又给这14名学生找到了资助人。

  爱心接力引出千人结对 去年10月18日和今年3月29日,张义恩和同事们相继资助岑巩县100名孩子的故事被刊登在了《宁波晚报》上,没想到,这两篇报道在北仑引发了一股爱心大潮,数百位北仑市民打电话到报社,要求资助贵州贫困学生。最后,五名富有爱心的北仑人在4月24日前往北仑区对口扶贫了十年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考察当地的教育现状。

  4月25日下午2点,五位北仑人经长途跋涉后来到台江县革一乡后哨小学。昏暗、潮湿、狭小的残破教室早被有关部门鉴定为D级危房。下雨了,雨水从屋顶上不断滴到孩子们的头上,孩子们只好不断地移动着课桌躲雨,突然一张课桌竟散了架。看到此情此景,民间助学团成员傅勤峰先生和汪小萍女士一商量,当即决定发动自己所在的北仑商会会员,共同出资20万元援建后哨小学,新建小学可容纳300名学生。已经退休的后哨小学老校长袁立生听到这个消息后久久不能相信:两位远方的客人只商量了5分钟,就将自己盼了几十年的事给实现了……

  在后哨小学三年级教室,助学团的孙菊波女士无意中和坐在最后一排的一个小男孩聊了起来。“你爸爸是做什么工作的?”孙菊波问。男孩低头不说话,一旁的班主任老师轻声介绍说,他叫杨秀军,今年12岁,爸爸去年因患病无钱医治去世,家里全靠妈妈撑着,他还有一个15岁的姐姐,在后哨小学上六年级。孙菊波女士走出教室后对校长说:“这里的24个贫困学生都包在我身上,我一直会资助他们的。”

  破破烂烂的一幢木结构吊脚楼,是144名学生的学校。4月27日早上,经过一小时半的车程和一小时的步行后,北仑民间助学团来到了方召乡巫梭小学。走上吊脚楼的三楼后,大家发现校长一家三口住在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阁楼里,进出房间得弯腰,房子开着窗户也昏暗无比……民间助学团的陆汉幸先生当即表示,他愿意出资20万元重建巫梭小学,学校建成后,附近四登小学的160名小学生也可以来就读。“我要把厂庆规模缩小,来这里助学更有纪念意义。”陆汉幸说。

  跟随北仑民间助学团在台江采访的几天里,记者看到、听到、记录下了太多无法想象的贫困和艰难。在台江县老屯乡鸡蛋小学,记者发现一位小男孩赤着脚,一问才知道他只有一双棉鞋,天太热,一到学校就将鞋脱了;在排羊乡九年制学校,一位瘦瘦的男生告诉记者,在很多时候,他一周大部分时间只吃白米饭,没有菜;在台江县民族中学,校方提供的10名贫困生中,有四人初中上了四年,原来,他们都曾因交不起学费辍学一年,是等到第二年家里的猪长大了卖掉后才凑足学费继续上学的……记者被苗乡学子生活的贫困深深震撼,同时,也被他们不屈不挠的求学精神所深深感动,归来时带回了1000名贫困学生的资料。台江县教育局的一位副局长说,这1000名贫困学生是他们从近3万名台江中小学生中挑选出来的,对于台江这个人口15万、年财政收入不到3000万、全县几乎没有工厂的国家级贫困县来说,这些孩子承载着苗家人太多的希望……

  千人结对引出倾城之爱

  5月14日上午,北仑沸腾了。宁波晚报联合北仑区扶贫办和台江县扶贫办举办的“北仑牵手千名贵州贫困学生结对助学活动”在北仑影剧院拉开帷幕,从台江带回的千名贫困学生资料被挂在了广场上。

  母亲来了。家住北仑大碶)的石东亚女士来了,她的女儿10岁了,有点任性,她想结对一个和女儿同龄的女孩,让两人互相通信,共同成长。“其实,我们也应该感谢这些贵州的孩子们,是他们让我们的孩子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幸福中,学会了感恩,这种精神上的收获和我们付出的那点钱相比,实在太多了。”石东亚说。最后,她和台江县台盘乡的杨跳汪结成助学对子。她说,她晚上就让女儿给杨跳汪写信。

  刚刚工作不久的年轻人来了。北仑公安分局的民警常华结对了一名小女孩,她有个美丽的愿望———她和男友即将跨进婚姻的殿堂,他们愿共同资助一名小学生上学一直到大学毕业,让这颗贵州大山深处幼苗的茁壮成长见证他们的爱情。

  在北仑工作的老外来了。来自新家坡的沈珍珍女士现在北仑开了一家新家坡菜馆,她请在现场帮忙的志愿者帮着找一名资助学生。“不一定要多聪明,孩子都是可爱的。”她描述着自己的想法。志愿者想起了布展前大家一直担心一位9岁残疾小女孩无人结对,便将小女孩介绍给了她,当她在资料上看到“出生不久,妈妈就去世了,父女俩相依为命”的介绍时,说:“就是她,她更需要关爱。”北仑吉的堡幼儿园的外教Ray由于在外培训,便委托顾君君老师替自己结对一个孩子,顾老师在填好表后,给Ray打了电话。电话那头,60岁的美国老人在电话里直喊,“太好了!北仑———贵州!”

  孩子们也跟着父母来了。“妈妈,这位照片中的小弟弟脚上怎么没有穿鞋呀?”“他可能没有鞋穿。”在女孩的疑问和唏嘘声中,一对母女一问一答。小女孩叫谢冰凌,是北仑淮河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她最后选中了台江县台盘乡基保小学李长秀做她的小伙伴,9岁的李长秀上小学二年级,父亲去世,母亲独自养育着他们兄妹。汇款时,谢冰凌在汇款单的附言上写着:祝长秀儿童节快乐,明年我和妈妈去看你。

  张义恩也来了,他这次是来当贵州的“形象大使”来的。“这孩子都10岁了,怎么才上一年级呀?”“许多学校离家要10多公里,太小了孩子没法上。”“怎么有这么多单亲孩子?”“这里经济落后,有了病就是拖,拖得久了,就去世了。”张义恩在学生的资料前回答着热心人的提问。“伯伯,你是贵州人吗?怎么这么了解那里?”“我曾经在那儿生活了15年,那里的人对我像亲生父母,我也是贵州人的儿子,那里风景很美,以后会更美。”张义恩对小朋友说着。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