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角落母爱也神圣:为了孩子,再苦也没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4日14:44 新华网

  36岁的陈荷花坐在兰州大街的一个角落里,面对来来往往的人,不断重复:“老板,擦鞋不?”

  她的身旁是一家花店,橱窗里打出了大幅标语:“‘5·14’母亲节——鲜花送给最爱的人”。花店里,一些时髦的年轻人在挑选准备献给母亲的“康乃馨”。

  陈荷花对这些人干什么并不关心,她的目光只是投向他们脚上的皮鞋,期待有人能够成为她的顾客……

  供孩子上学,贫困母亲进城务工

  “1元,2元,3元……”陈荷花坐在擦鞋工具箱上,数着手中的钱。

  见到记者,她有些不好意思地笑笑。

  这位有着3个孩子的母亲,两年前,随丈夫离开了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的老家,来到兰州,开始在街头替人擦鞋。 她的老家通渭县,是中国西北有名的“干旱县”,也是国家重点扶助的贫困县之一。

  “我丈夫是修手表的,二女儿在兰州一家餐馆打工,大儿子和小女儿都在老家上学。”陈荷花一边收拾东西,一边说起自己的家境。

  “婆婆70岁了,身体不好,看病需要钱……”

  “我自己的身体也不好。”

  尽管国家已经规定2006年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还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甘肃省已经从今年春季开学起开始实行这一政策,但两个孩子的生活费用和购买学习用品的费用,还是让这个贫困家庭感到颇有压力……

  “孩子吃得不好,学习又费脑子,我想趁明天有老乡回老家,托他们给两个上学的孩子捎点饼干回去。”攥着当天赚到的钱,陈荷花对记者说。

  盼望孩子有出息

  弯腰走进陈荷花夫妇租住的小屋,记者立即被眼前的情景震撼了……

  一间不足6平方米的小平房内,几块砖头支起的木板床,占据了大半空间。

  木板和塑料薄膜盖成的房顶,伸手可及……

  没有窗户,一支5瓦的灯泡发出微弱的灯光。

  所谓的厨房就在床对面,一个小小的煤油炉、一口铝锅就是做饭的炊具。

  除了一张开裂的小方桌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家具。

  夫妇二人再加上记者,屋里就已经转不开身了。

  两碗汤面、一点酸菜和几块土豆片,就是夫妇二人的晚餐。 42岁的丈夫常智渊无奈地说:“每天最多花5元钱,省下来的钱,让孩子去买一些作文书、英语磁带什么的……”

  “老婆的胃很不好,吃啥都胀得难受……”

  “没钱上医院看病,犯病时就硬扛着,实在不行了,再吃点药。”

  “身体不好每天还去擦鞋,风吹日晒受得了吗?”记者忍不住问。

  “没办法啊,孩子上学要花钱。”陈荷花叹了口气。

  “自己没文化,可不想让孩子跟我一样。自己再苦也没啥,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要让孩子有出息,两个还在上学的孩子只要能考上大学,将来就会有一个好工作。”

  “万一孩子考不上呢?”记者追问。

  “那就复读!”这位农村妇女的口气,突然间变得异常坚定。

  担心孩子受欺负

  “您最担心的是什么?”记者问。

  一听这话,蹲在地上的陈荷花,将脸背了过去……

  “唉!女人家就是眼泪多……”丈夫常智渊在一旁说。“她最担心的就是孩子。”

  “一到晚上,她经常是看着孩子的照片哭泣……因为没条件把孩子接到兰州来,所以只能打打电话,可是一分钟要花3角多钱呢!”

  “我们每一次和孩子都是事先约好时间,把电话打到村口的商店。每次打电话前,先把要说的话一条条想好,然后再说给孩子听,最后问孩子有什么事,就赶紧说……这样每次下来,大约需要2分钟-3分钟,基本上是三个星期打一次……”

  陈荷花夫妇每月收入大约400元,扣除80元房租费、5元水电费以及两人的150元生活费,大约剩260多元,每个月给在老家上学的两个孩子寄上200元用于生活和购买学习用品。

  “我知足了,”常智渊说,“我比村里许多人过得好些,起码可以和老婆在一起,两个孩子能上学,二女儿自己还能赚点钱。”

  面对记者,陈荷花说:“为了孩子上学,我得坚持干下去。”

  相关报道: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