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古榕”扎根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0:00 东南早报

  ■泉州籍艺术家蔡国强爆绘“火药壁画”

  ■两岸情焕然催生的一件“镇馆之宝”

  □早报记者颜瑛瑛张文璟/文潘登陈英杰胡彦明/图

  昨日下午3时15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二楼大厅,“镇馆之宝”——由泉州籍旅美艺术家蔡国强创作的巨型“火药壁画”,在众多领导、各路媒体以及观众的共同见证下,爆绘成功。

  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副主任何少川,泉州市领导骆灿堂、宋长青、周子澄、郑增辉以及市直机关有关领导出席本次活动。

  “火药壁画”完成之后,立刻进行悬吊,今后市民只要一进入博物馆二楼平台,稍稍抬头,便可欣赏到位于馆内中亭壁上的这幅旷世巨作。

  千钧一发前的准备

  临时培训“灭火队”

  蔡国强的很多作品,气势上都非同一般。此次的这幅巨型壁画中的“古榕”,呈现在高18米、宽9米的麻纸上,也让在场的所有观众有“参天”之感。本月13日下午雏形呈现之时,从中亭二、三、四楼的围栏上往下看,一旁的工作人员的身影显得颇为渺小。由于火药爆炸之后还有火星产生,必须及时扑灭从而保证榕树的“原貌”,在正式引爆之前,蔡国强临时培训了一支40多人组成的“灭火队”,他们的工作就是在爆炸完成之后,上前去用准备好的毛巾压灭画上残留的火星。

  5秒内完成爆炸

  助手首个冲进浓烟

  依照蔡国强先前的预测,这幅作品引爆之后,全部火药大约在5秒钟之内完成爆炸。

  昨日下午3时15分,蔡国强点燃位于“榕树”根部的导火线,大约一两秒之后,画纸上发出了劈啪的声响,似点燃后的鞭炮,两三秒之后,全场寂静。一股浓重的白烟随后腾空而起,瞬时弥漫了整个大厅,强烈的硝药味扑鼻而来。场外的观众还没来得及回过神来,只听得里边一声令下,等候在5米之外的“灭火队员”就冲进浓烟里去了。不一会儿,烟雾渐舒,隐约看见画纸上蹲着密密麻麻的人,正在那“压”火星子。之后就是从画中央传递出压在纸皮上的砖头,然后是用来压火药的纸皮,也被传递出来。那场面仿佛一支正在作业的浩浩荡荡的生产队伍,把它跟一幅画的创作联系在一起,可谓壮观。

  该画最后一道程序是拆除压在画纸上的一层特殊纸张,这项工作是由蔡国强的助手马文来协助完成的。马文担任蔡国强工作室的主任多年,双方配合一直很密切,此次蔡国强回泉创作壁画,整个过程从初始到结束,马文功不可没。爆炸之后“压火星”的工作,她是第一个冲进浓烟里的人。

  作品比想像中完美

  蔡自称是一次冒险

  整幅作品从测纸、牵线、铺火药到最后的压纸皮、树叶、砖头这道工序,记者始终没有听到蔡国强预测过对该画的期待值,但是爆绘完成之后,蔡国强非常高兴地宣布说:“这幅画,比我自己想像中的还要完美。”

  蔡国强的每一个作品都会给人不同的惊喜,或者是形式上的创新,或者是材料上的另类。这次取名为“同文、同种、同根生”的作品,就是选用了“树叶”这种自然的材料,通过爆炸将它反映到麻纸上。

  这是一种新的尝试。

  作品的难度在于榕树的枝叶处理。如果火药的冲击波不恰当,往往容易使叶子歪斜,从而导致整幅作品缺乏气魄。“这个尝试很成功,你看画上那些用树叶炸出来的部分,效果还是很逼真的,给人一种写实而抽象的感觉。”显然,蔡国强对这棵“榕树”很满意,“你看它的根,也是脉络分明。”蔡国强谦逊表示,自己的这次“小打小闹”,只当成一次“玩耍”,一次“冒险”。希望让家乡人见证一位艺术家的“冒险”精神。

  两岸情催生的作品

  要两岸人看了舒服

  蔡国强的许多作品在内涵上都有些“不合时宜”,走抽象的路子,只给看得懂的人看,或者任由看的人各自去理解。这幅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所作,用蔡国强自己的话说,真正是一件为情感而作的艺术品。

  此次能够在家乡泉州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创作备感荣幸。蔡国强说,他小的时候经常在家里用鞭炮玩火药。后来,远离家乡,足迹遍及世界各个国家,如今又回到家乡泉州,泉州算是自己的“井冈山”。蔡国强说,海峡两岸的渊源深远,房子、语言等等都很相像,这一次选用榕树做主题,也是找一种两岸共同的元素来表现。“既然这幅画是放在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我们不仅要自己看着觉得亲切,也要让台湾同胞看得舒服。”

  从台湾远道而来现场观摩的叶荣嘉先生告诉记者说,他收藏的蔡国强的作品大概是目前为止数量最多的。因为他很欣赏蔡国强为人的谦逊和义气,做艺术很纯粹,而不是以利益为出发点。作为艺术家,蔡国强在台湾的名气是排在前几位的,他很希望通过蔡国强作品的展出与祖国大陆的同胞交流。

  家人也成媒体焦点

  高龄祖母笑谈往事

  昨日的创作现场,蔡国强的91岁祖母也成为媒体的焦点人物之一。老人家年纪虽大,但十分健谈,而且思路还很清晰,甚至还记得蔡国强哪一年得过了哪一个奖,哪一年又在哪里办了展览。据说蔡国强小时候玩火药,还得到过祖母的“点播”。

  “强啊十五六岁的时候,就经常和厝边的小孩一起,到人家的工地上找打火石来玩。有一次他弄了一堆

  东西回来,在院子里摆阵玩,我看了一眼跟他说,你这样不行,他就问说‘奶奶那你说要怎么弄’,我就跟他说要怎么做。很多道理都是劳动的时候得出的常识啊,比如潮湿天不能在露天的地方做试验,这些浅显的道理,他很小的时候我就教给他了,他也经常会跑来问我这个那个的。他现在有这样的成绩,是因为他从小就很好学。”

  由于蔡国强长期旅居国外,和家人在一起的机会不多,因此昨日到场的他的师友、家人彼此相见甚欢,很多场面也成为各路媒体记者抓拍的镜头。

  据悉,昨日到场的海内外媒体共有20多家。

  人士访谈

  远太集团董事长:林文侨

  从艺术境界来说,蔡国强算得上是泉州艺术价值最高的人了。

  蔡国强此次创作非常成功,他选择榕树,榕树树根最多,象征着闽台同根生。整个创作过程细节处理得恰到好处,硝药、纸板、砖头,看似简单的工具却“配合”得天衣无缝。作品本身疏密浓淡,主次布置极为巧妙。

  围观的泉州市民把场外围了个水泄不通,而且很多人是自发前来的。这恰恰说明了人们对行为艺术的慢慢认同,从传统的艺术观念转变为新的欣赏,这也正是泉州历史以来多元文化并存的一种延续表现。

  作为一个艺术名人,蔡国强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闻名海内外。此次他为艺术而来到家乡泉州,是一种想念家乡、热爱家乡的真诚体现。

  泉州画院院长:郭宁

  蔡国强应该算从泉州走向世界,最成功的国际现代艺术家之一。他应该说是泉州人的骄傲,此次能来到泉州现场创作,也是泉州美术界期待已久的事。

  从整幅作品来看,它在构思立意上,用榕树表达了中华民族大家庭悠久历史的含义,又有当代艺术的特质及视觉的冲击力。利用火药的冲击波爆炸创作,作品规格又大,它正是蔡国强最拿手的火药爆绘创作中规模最大的一幅。

  蔡国强留给家乡人民的这件作品,是非常珍贵的,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传世杰作。

  陈日升:原市文联主席

  蔡国强作为世界艺术名人,此次回到家乡泉州创作,使得家乡人得以认识他的人和他的艺术作品。

  蔡国强为中国闽台缘博物馆创作的“同文、同种、同根生”,可以称得上是“镇馆之宝”,除了切合博物馆主题外,作品高挂在整个展馆的入门处,异常显眼。

  从作品本身看,觉得比我们想像中的样子还好。火药作品的可控性难,无论是布局还是黑白颜色、线条均显示了作者不一般的功力。

  吴珊珊:泉州南音艺术研究院院长

  蔡国强的作品以前我也看了不少,但是没有像今天这样近距离地观赏过。真的很不错,尤其是爆炸的那个过程,非常有气势。而榕树在泉州和台湾都很常见,我觉得蔡国强的这个创意很好。

  作为艺术家,蔡国强把我们传统的元素和现代艺术相结合,而且得到很好的传播,我们泉州南音也面临这样的一条道路,如何把传统的东西更好地延续下去,是艺术家们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花絮

  一次高难度的起吊

  昨日下午,当巨型壁画爆破创作成功之后,几乎所有人都为之欢呼,另一群人却在现场忙活起来:他们最繁忙的工作才刚刚开始——巨型壁画需要稳妥、准确地吊装在大厅正壁上永久固定。

  据负责此次起吊的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廖竞辉工程师介绍,这个吊装工程虽然不大,但难点却不小,关键在于精确把握吊装移动过程中的平衡受力,即不能让壁画在吊装过程因为受力不均产生较大变形,因此,选择悬挂点和计算受力就显得极为关键。

  “这幅壁画面积大,总重量达6吨多,而多点吊装又要克服挠度变形,根据这种麻宣纸的要求,我们的吊装最大允许挠度变形为6厘米。就是说,一旦因为受力不均,让整块壁画产生超过6厘米的变形,就可能导致脆弱的画纸破裂受损等情况发生。”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缓慢移动,下午5时50分许,整块壁画终于被吊装至规划方位,剩下的工作便是焊接固定了。该公司泉州分公司经理邱祥建高兴地说:“为了顺利完成吊装壁画,他们可是连海南、三明等地分公司的业务骨干都请来了。”(记者潘登)

  关键词

  蔡国强,1957年生于福建泉州。1981年至1985年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1985年获上海戏剧学院舞台设计学士学位。1986年12月前往日本,就读于日本国立筑波大学综合造型研究室。1993年受法国卡地亚当代美术基金会邀请于巴黎创作活动三个月。1995年受美国亚洲文化协会邀请参加纽约P.S.1美术馆国际工作室计划创作活动一年。1997年获日本文化设计奖。1999年获意大利第46届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2001年获美国欧柏特艺术奖,现在,居住和工作于纽约。20世纪90年代以后,蔡国强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作品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很少有艺术家能够与之相比。他的主要成就还在于,在20世纪90年代艺术的背景下提出的独特思路:深入东西方文化的对话。这对于开拓当代艺术的观念具有极其重要的启发意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