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差距意味着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4:53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从资料及分析可以看出,我省城市竞争力在全国处于比较弱势位置,同时全省区域内各城市间也存在着悬殊的差距。

  差距过大损害资源配置效率。从我省资源开发和利用来看,城市之间差异较大,皖北地区和皖南山区资源丰富,属资源型地区;合肥和沿江地区以区制造业较发达,属于加工型地区。合肥和沿江地区发展很快,快的主要是加工工业。皖北地区和皖南山区发展较慢,

慢的主要是资源开发业。近几年来,两淮地区发展较快主要是受能源工业形势趋好影响,但农业生产受自然灾害影响发展缓慢;一些加工业虽然也有一定的发展,然而结构再造的难度很大,开始形成支柱的大多是农产品的初步加工业。

  差距过大造成生产要素的不合理流动。经济欠发达地区要改变要素流动中的劣势地位将更加困难。省委、省政府虽然采取有力措施,在资金、人才等方面向皖北、皖南和大别山区倾斜,而由于存在效益差别,优势产业的成长较慢,因而该地区自然性要素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仍然不够。

  差距过大阻碍社会进步。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皖北地区“十五”期间经济发展水平比全省平均慢1.3个百分点,人均GDP2000年为全省的70.4%%,2005年下降到66.6%%。欠发达区域由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就业压力较大,必然导致人口由向发达区域大量流动,从而使发达区域产生人口过密、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社会问题,同时又使欠发达区域发展更加滞后。

  差距过大不利于提高全省经济的综合实力。安徽要实现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既有赖于沿江经济发达地区的持续较快发展,也必须有皖北、皖南和大别山等欠发达地区的跟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