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今天所有的鲜花,都属于母亲”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09:08 南方日报

  花甲慈母捐肾救子,母子深情相拥共度温馨母亲节——

  “今天所有的鲜花,都属于母亲”

  32岁的毛韶东,是清远市阳山县黎埠中学的一名优秀教师。今年春节期间因患尿毒症,送到广州治疗。年近花甲的慈母唐群清,毅然决定捐肾救子。当他们为巨额手术费犯愁

时,阳山全县5000多名教职工及时伸出援手,捐款11万多元。本报5月11日在头版头条发表通讯《5000颗爱心驱走死神》,引起强烈反响。

  【现场特写]

  本报总编辑杨兴锋和阳山县领导送上慰问金

  鲜花为健康祝福泪光为母爱闪动

  本报讯“是母亲给了我第二次生命。今天所有的鲜花,都是属于母亲的。希望妈妈永远健康、美丽、幸福、快乐。”昨天是母亲节,毛韶东老师和母亲唐群清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一起度过了这个温馨的节日。本报总编辑杨兴锋和阳山县领导和学生特意赶到医院,送上鲜花和慰问金。

  花甲慈母捐肾救儿、5000多教职工踊跃捐款……患难真情,血浓于水。昨天,面对社会各界的关心,毛韶东母子眼角泪光闪动。

  毛老师的主治医生洪良庆向客人介绍了治疗经过,高兴地通报母子恢复得都很好。中山三院党委副书记陈向军宣布,医院将部分减免医药费,大家报以热烈掌声。

  毛老师没有想到,从阳山赶到广州探望他的有那么多领导:阳山县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邓翠萍,副县长张焕明,县教育局局长罗永忠,县教育工会主席丘可银,校长丘添喜……为此,他们早上六时就出门。当毛老师明白是怎么回事时,感动得有些不知所措。

  邓翠萍代表县委、县政府送上了慰问金,并感谢本报的突出报道、热情援助。听说县里组织到广州探望老师,毛韶东的两名学生也要求跟过来。他们代表全校学生将两束鲜花献给老师和老师的母亲。

  主持昨天这个简短探望仪式的中山三院党办主任徐平鸽非常感动,禁不住背出了一段歌词: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给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啊,这个人就是娘/啊,这个人就是妈……/啊,不管你多富有/无论你官多大/到什么时候也不能忘/咱的妈……

  本报清远记者站站长梁有华介绍了慈母捐肾救儿和阳山师生热献爱心的采访经过。杨兴锋对这一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予以高度赞美,他说这一真情故事体现了尊师重教的传统、无私无己的母爱和助人为乐的美德,对于当前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是一个难得的生动教材,南方日报及时而浓墨重彩地予以突出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一个个的问候和牵挂,说明每一次真情的付出,总会有感动的回响。

  杨兴锋还送上了本报员工自发捐献的慰问金。他握着毛韶东母子的手,动情地说:“你们一位扎根山区默默教书育人,一位无私捐肾诠释伟大母爱,令人感动。”

  “我是不幸的,但又是幸运的。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们!”尽管还戴着口罩,毛韶东兴奋地告诉记者,他再过一周就可出院了,争取早日重返讲堂。

  毛老师激动地说,今后一定会更好的生活,更好地工作,做生活的强者,以此来报答那些关心他的人们,报答母亲无私的馈赠。“今天是母亲节,每一位母亲都是平凡而伟大的,每一位母亲奉献给孩子的都是无私的爱。希望天下的妈妈永远健康、美丽。”

  在他说话的时候,妈妈唐群清一直扭过头来专注地看着,双眼浊泪翻滚,但布满皱纹的脸上又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此刻,她是天下最幸福的母亲。

  [专家呼吁]

  亲属捐肾可挽救更多生命

  本报讯“比起很多苦苦等待肾源的尿毒症患者,毛老师无疑是幸福的!”中山三院肾移植科洪良庆教授介绍,目前治疗尿毒症主要有血液透析和肾移植这两种方法,其中血液透析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较大,治疗费更是“无底洞”,所以医生一般建议重症患者接受肾移植手术。

  肾脏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尸体捐献,另一个就是亲属间的捐肾。但现在国内的亲属间捐肾还很少,每年不到50例手术,只占肾移植手术总数的不到1%。而尸体肾源也很有限,所以很多患者只能在等待中遗憾离去。而在美国,亲属捐肾占了50%以上,每年有五六千例手术。

  为什么国内捐献少?洪教授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很多人认为“肾为后天之本”,不敢捐出来;二是我国外科手术技术还落后于发达国家,供者担心取肾手术的伤害大。

  洪教授表示,这两种担心其实没必要。根据国外大型调查看,两万多名捐肾者术后身体健康,工作、生活如常。另外,近年来我国的外科手术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中山三院2002年起在全国率先使用腹腔镜微创取肾手术,“过去切口一般要15厘米,现在才7、8厘米,患者伤害小、恢复快,像毛老师妈妈这样的花甲老人,也是5到7天就可以出院了。”

  专家强调,亲属捐肾有两个优点,一是无需苦苦等待,家人只要配型成功就可以做;二来因为是亲属的肾,所以患者会更加珍惜身体,珍惜生命和亲情。“我们呼吁更多患者家属,可以像毛老师母亲一样毅然捐肾,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悲剧的发生。”

  [爱心追述]

  阳山5000多教职工慷慨解囊

  另有不少学生自发捐出零用钱

  本报讯阳山县5000多名教职工捐款救助毛韶东老师的事迹经本报报道后,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日前,记者再次采访了专门负责捐款工作的阳山县教育局工会主席丘可银,了解捐款背后的故事。

  “其实捐款救人并非偶然,在我们县教育系统也不是第一次。”丘可银介绍说:去年5月,该县黎埠镇大村小学有一对教师夫妇的一对早产双胞胎儿子不幸患有肺透明膜病,他们迅速动员全体教职工捐款,使这对双胞胎得以及时治疗、转危为安。

  今年春节过后,他们刚上班就收到了黎埠中学转来关于毛韶东老师病情报告,得知毛老师患了尿毒症,需要进行血液透析,于是决定在黎中师生中开展“献爱心”救助活动。黎中学校领导8人,每人带头捐款100元以上,其中校长丘添喜捐款370元。至3月27日止,黎中师生共捐款9656.60元,黎中工会及时把这笔善款送到毛韶东爱人苏红芳老师手中,解决了毛老师血液透析的急用资金。

  3月底,得知毛老师需要换肾,手术费用达20多万元,而其年近花甲的母亲准备捐肾的情况后,他们决定动员全县教职工为毛韶东老师捐款,以县教育工会名义发出了倡议书。全县教职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慷慨解囊,5元、10元、15元……到4月11日止,全县教育系统干部职工共5134人参加捐款,总金额为110753.30元。4月13日,县教育局和黎埠中学有关领导到中山三院把现金交给毛老师,让毛老师感受到温暖,充满信心。

  慈母捐肾救儿的举动在校园中引起了震动,除教职工踊跃捐款外,不少学生也自发地加入了捐款的行列。阳山县南阳中学高二(六)班班长熊火亮就是该校学生自发捐款的发起人。他回忆说,当时在学校公布栏看到倡议书,得知毛老师罹患重病急需换肾,特别是毛老师的慈母捐肾救儿,令人感动。“作为学生,我们也想为毛老师做点什么。当晚就在班里发动捐款,募得300多元。我们还分别与高一、高二的班长开会,同学们在母爱的感染下,在爱心的驱动下,纷纷捐出自己平时的零用钱。此次捐款共筹得5877.94元。”

  [真情对话]

  慈母唐群清朴素告白感动在场所有人——

  用我的命换他的命都行,一个肾又算得了什么

  本报讯“母亲没有文化,但却有着伟大的母爱!”昨天面对着众多的鲜花和掌声,面对儿子的赞美,58岁的唐群清低着头微笑,有些不好意思。在这个属于母亲的节日里,这位朴素的农村妇女,用朴实无华的话语,感动了现场每一个人。

  记者(以下简称“记”):唐阿姨,节日快乐!您现在身体恢复得怎样?

  唐群清(以下简称“唐”):我很好,谢谢这么多关心、帮助我们的好心人。我现在回家休息,暂时还不能干家务,老伴帮忙做洗衣服、煮饭。

  毛韶东(以下简称“毛”):我妈是4月18日捐肾的,休养了一周就出院。她说广州的水太燥热,喝着不习惯。一回到家就习惯了,睡觉也舒服了。

  记:当时答应捐肾,您怕不怕?

  唐:我不怕。只要能救他,用我的命换他的命都可以,一个肾又算得了什么?他在广州治病,一直瞒着我。后来他小姨跟我说了,我哭了几个晚上。我们就这个孩子,家里穷,去哪里凑钱做手术?后来医生说亲人只要检查合格就可以捐肾,我可高兴了:这孩子有救了!

  记:今天是母亲节,想对妈妈说什么呢?

  毛:我欠母亲的太多了。我爸身体不好,一家重担全落在了母亲身上。为了养家活口,她到建筑工地干起了只有男人才干的重活累活,还要供我上大学。当时我在韶关大学读书,母亲每月就挣300来块钱,就寄200块给我当生活费,她自己省吃俭用……现在,她这么大年纪,还要为我捐肾……我欠妈妈太多了。我和妻子商量好了,回家后就送给她一台洗衣机,让她以后别太辛苦!

  妈妈,母亲节快乐!是您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在今后的日子里,在今后的每一个母亲节,我一定要让您快快乐乐。

  [当地反响]

  母爱与爱心感动阳山

  本报讯在清远市阳山县,慈母捐肾救儿以及5000多名教职工踊跃捐款的义举,连日来成为广大读者街谈巷议的温情话题。

  阳山县委书记李玉楷认真阅读了本报后,认为这一事件并非偶然,尤其是全县5000多名教职工踊跃捐款救助毛老师这一行动,是目前全县上下正在开展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成果和体现,他当即批示要求县委宣传部等部门以此为契机,在全县范围内进一步掀起“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新高潮。县教育系统在日前还专门发出通知,要求各校以这一感人的事件所反映的“母爱和爱心”两大主题,深入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进一步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

  清远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国华说,毛老师的花甲母亲唐群清毅然为爱儿捐肾的壮举,演绎了人世间最伟大的母爱;而阳山县5000多名教职工慷慨捐款救助毛老师,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帮扶精神和优良的民族传统美德。

  “同事之间有困难,我们伸手帮一把是很应该的。”黎埠中学校长丘添喜说,“没想到领导及媒体如此重视,通过《南方日报》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我们今后要发扬这种传统,教育学生也这样做。”

  阳山县一位名叫肖燕霞的年轻母亲来电说:“看到报道后,作为一名母亲,我为唐群清这位捐肾救儿的伟大母亲而感到自豪。作为一名女儿,我慨感当今很多年轻人不懂母亲,感受不到母爱之伟大。父母为了子女,可以倾家荡产,甚至献出生命也在所不惜。而年轻一代,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不但不懂回报,反而不断向父母索取。希望你们的报道能影响他们。”

  花海飘香颂母爱

  本报讯连日来,毛老师所在的黎埠中学学生争相阅读本报报道,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真情的读后感。

  母爱如山似海

  32年前,毛老师呱呱坠地,是母亲给了他灿烂的生命;31年后,毛老师生命垂危,是母亲献给他一颗宝贵的肾脏,给了他第二次生命。原以为只有在小说中才有的情节,原来就发生在自己的身边,发生在那普通年迈的老母亲身上。我的眼眶饱含了泪水……

  高二(2)班苏桂英

  五月流香

  毛韶东老师的慈母,在捐出自己的肾后,仍对自己的儿子说“没事”,还一直叫自己的儿子好好休息。“没事”,如此轻描淡写,可我们分明在毛妈妈的语气中流露出深深的关爱,也从她的声音中听出幸福。自己的儿子终于脱离了危险,简简单单的几句话,却充满了关爱,这也许是,不,这肯定是母亲对儿子的关爱的一种凝聚的形式。

  高二(2)班罗飞淇

  本版撰文(除署名外):梁有华陈枫姜芝树卢元伟徐平鸽

  本版摄影:曾强

  采写统筹:段功伟

  图:

  本报总编辑杨兴锋握着毛韶东母子的手,动情地说:“你们一位扎根山区默默教书育人,一位无私捐肾诠释伟大母爱,令人感动。”

  毛老师的两名学生专程从阳山赶来,为老师献上鲜花,祝老师早日康复。

  “今天所有的鲜花,都属于母亲。”昨日是母亲节,毛韶东把学生送来的鲜花转送给母亲,并深情拥抱给了自己第二次生命的母亲,激动不已。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