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威虎山下”蔬菜村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1:31 生活报

  本报记者 芦伟坤

  曾几何时,一台戏《智取威虎山》让海林市在全国家喻户晓。4月18日,记者在威虎山下、海浪桥边,看到海浪河两岸一片片天蓝色的塑料大棚,像一块块晶莹的翡翠,与河水交相辉映。

  蔬菜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全村1652户,大多数人家靠种植棚室蔬菜出口俄罗斯而发了家。2005年种菜让3600多万元流进了村民的腰包,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750元,村集体资产近亿元。忙里偷闲,菜农们和记者谈起了蔬菜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种菜让村子改了名

  蔬菜村以前叫幸福村,那时全村资产不到300万,村民们以种植露地蔬菜为主,人均收入不足400元。1983年,改名为蔬菜村。

  村里的“大能人”曹秀清是蔬菜村第一批贩运蔬菜的经纪人,当年主要经营地产的韭菜和一些叶类露地蔬菜,当地产的蔬菜满足不了她的“胃口”时,还要到宁安、东京城等地进货,而且过了季节就没菜了。看着人家贩运返季蔬菜挣了大钱,她心里十分着急。

  “扣大棚种菜!”1989年,村干部窦乃兴、魏金龙、张建华一起动员亲友在自家田里种起棚式蔬菜,带领农民建大棚、种蔬菜,蔬菜产业一天天壮大。1991年村子先后投资、引资300多万元建设蔬菜基地,蔬菜村种植温室大棚户数越来越多,形成了全市的蔬菜基地。2003年,在蔬菜村魏金友等几个种菜大户的带动下,海林市第一家蔬菜协会诞生了。产业让菜农拧成绳

  自从有了蔬菜协会,菜农们“单打独斗”的局面就结束了。用魏金友的话说就是“把千家万户的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连接起来”。

  蔬菜协会聘请有关部门技术人员,制定了《蔬菜村蔬菜产业发展规划》,通过调整布局,改变了菜农零散种植效益低下的局面。2002年,村里投资180万元建起了1400平方米的科技楼,为菜农提供科技培训服务。2004年蔬菜协会成立了海林市四季春蔬菜经销公司,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注册了“威虎山”牌西红柿、黄瓜、豆角等10个蔬菜品种,统一打威虎山品牌。

  去年,协会还邀请中国驻俄罗斯蔬菜销售总代理到蔬菜村棚室基地考察,签订了意向性常年供货合同。

  蔬菜产业越做越大,“洋柿子”换回“洋票子”。2005年,光是对俄罗斯出口西红柿就达2150万公斤,创收3000万元。

  明天:菜园子成为蔬菜城

  “既然光是种蔬菜就能带来这么好的效益,为啥不大干一场?”村支书窦乃兴正这么想着,好机遇就来了。海林市确定以蔬菜为突破口,打造俄罗斯远东地区“菜篮子”发展战略。有了政策的支持,蔬菜村的“胃口”更大了。

  2005年9月,由蔬菜村村集体自筹1000余万元资金,占地4.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的海林市蔬菜交易大市场开业了。

  今年,蔬菜村谋划着要建蔬菜交易市场二期工程气调恒温保鲜库和冷冻库。

  明年,蔬菜村要投资800万元,建设一座集科研、育苗、培训为一体的现代化蔬菜育苗基地工厂。

  2010年,蔬菜村要建标准化无公害蔬菜示范小区10个,棚室蔬菜面积300万平方米,年产蔬菜6000万公斤。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