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唱腔悠扬 竹舞八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3:12 大众网-鲁中晨报

  传说很早以前,一名配军被由陕西发配到临淄区皇城镇五路口村,此人带御赐小勺一把,可以在集市上粜粮人的口袋里,任挖出一勺粮食,糊口度日,温饱之余唱曲消遣,群众听来悦耳,请他教唱,传下了一出“八仙戏”。“八仙戏”雅俗共赏,影响了远近的村民……

  关于“八仙戏”的渊源传说,五路口村一带还有一种说法:

  清朝康乾年间,一些江苏举子进京科考路过此地,在街头“搬板凳”(摆地摊),笙笛伴奏演唱,人称“高腔”,群众喜爱,请他们传教便学下了此戏。

  当时五路口村的村民们不知道戏叫什么名字,因演出此戏时,习惯先演《八仙庆寿》,因此便称其为“唱八仙”,后来便定名为“八仙戏”了。

唱腔悠扬竹舞八仙

  虽然已经14年没有演过戏,69岁的王瑄演起来还是有板有眼

  

唱腔悠扬竹舞八仙

  “八仙戏”曾经的演出剧照与现代足球比赛的海报形成强烈的反差,传统文化受到了现代文明的冲击

  ◆亦庄亦谐八仙戏

  82岁的王鑫年和69岁的王瑄等是“八仙戏”的老演员。王鑫年说,他从小就会唱“八仙戏”,但从1992年起,“八仙戏”就再没演过,他们老哥儿几个都非常留恋那段演出“八仙戏”的时光。

  在王瑄家迎面的墙上挂着一个他们1992年演出的照片,照片上,“八仙戏”的演员们服饰华丽,面孔英俊,每次看到它,老哥儿几个都会唏嘘不已。

  王瑄的家里,至今还保留着那时候的一个“八仙戏”唱本。王瑄递给记者一本封面已经泛黄的书,封面印有“古本戏曲西游记”的字样,“这本书是淄博市文化局1991年整理编辑的,收录曲目17出。我先给你们来出《八仙庆寿》吧,我来个仙童。”说起自己最喜爱的“八仙戏”,王瑄就忍不住唱起来。

  光灵老祖把书传,八洞神仙请下山。

  一赴王母蟠桃会,二与光灵上寿诞。

  虽然因为年龄的关系,王瑄嗓音有些沙哑,但唱词朗朗上口,曲调空灵悠扬,使人宛如果真到了蓬莱仙境,倒觉得如果加了乐器,反而破坏了这种情景。

  可能觉得清唱不过瘾,王瑄从墙旮旯里找了根小竹竿:“我来给你比画比画。”说罢,王瑄先来了一个亮相,随后竹棒飞舞,脚下生风,边舞边唱。

  携手相搀,

  二人闲游到花园。

  和风解人倦,

  色色景物鲜,

  桃李花争艳,

  蝴蝶翩翩。

  白转黄鹂遥呼唤,

  玉楼人醉杏花天。

  委婉舒展的曲牌《烛影飞》,再配上充满诗情画意的唱词,王瑄这位年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将一段爱情戏唱得声情并茂。

  其实“八仙戏”里也有许多很通俗的唱词,已经演唱了60多年“八仙戏”的老演员徐京浩说,《寻经》中一女子让猪八戒用嘴拱地,但总嫌猪八戒拱得不深,八戒要休息会儿,但女子不同意,两人便争辩起来——

  女子 你拱就拱,不拱咱就铁匠挑炉——散火(伙)!

  八戒 你吃灯草灰啦,说话这么轻巧。

  女子 我背着石头驾云——根里就没点轻巧意思。

  八戒 我,我给你个拙老婆摊煎饼——一耙子捣个稀糊烂。

  女子 你和了面做“咕楂”——不擀(敢)!

  八戒 我“呱啦鞭”赶牤牛——赶(敢)得你哞哞的。

  “这段对白全是临淄地区的方言俚语,活泼风趣,字里行间则散发着泥味土香,充满了生活气息,如果不是来自民间的艺术创作,很难有这样通俗、生动、形象的俚语唱词。”徐京浩对记者说。

  ◆“八仙戏”源于何处

  “八仙戏”是从哪里传来的呢?徐京浩说,以前五路口村存有清同治八年(公元1869年)《八仙戏》手抄本一部,其中录戏8出。据此可以肯定,此戏传入该村的时间应在同治八年之前。“八仙戏”与渔鼓戏有亲缘关系。“八仙戏”中八仙的姓氏不同于其他剧种,其中没有曹国舅,而有一位品玉箫的徐圣公。淄博市周村区流传着一出“杂耍”地摊演出的《八仙过海》,这出戏中也没有曹国舅,而换成了徐茂公。《八仙过海》中张果老有唱词:

  张果老,手段高,简板打,渔鼓敲……

  这段唱词完全表露出它渔鼓遗响的身世。徐京浩告诉记者,“八仙戏”与渔鼓戏、蓝关戏有着一定的血缘关系,在流传过程中受到柳子戏和临淄当地民间艺术形式的影响,从而发展为新的剧种。

  ◆10余年未闻“八仙”音

  今年82岁的王鑫年,是记者在五路口村见到的“八仙戏”老演员中年龄最大的。“我从小就会唱。”王鑫年说,“那个时候,我们村里男女老少都会唱几段。每逢过年过节都会组织村民登台表演,但从我记事起到现在,大型的上妆演出只有3场。”

  “1946年春节,为了庆祝抗日战争胜利,我们村里第一次组织了大型的‘八仙戏’演出,演员们都化了妆,还穿了戏服,这在以前是没有过的。”徐京浩告诉记者,1958年和1992年他们分别演出了一次。因为演员们的年龄大多已超过60岁,年轻人中又没有会唱的,从1992年以后村里就再没有演过。在五路口村流传了近300年的“八仙戏”面临即将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八仙戏”,1956年,山东省戏曲研究室对该戏进行了第一次发掘,1978年和1985年,临淄区文化馆与淄博市戏研室又对该戏进行了两次发掘,取得了较为完整的资料。后来,经山东省艺术研究所、淄博市文化局整理编辑,山东文学出版社于1991年5月印刷古本戏曲《西游记》,并在全省公开发行。但这些对于发展“八仙戏”来说是远远不够的。(a8)(文/图 记者 薛忠瑜 王建亮)

  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和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

  目前,淄博市有4个代表作项目被文化部选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日,博山区和临淄区确定为全省唯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试点,展现了淄博市悠久的历史和人文魅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