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官员对反腐的“三不信”说明了什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4:13 云网

  网友:梁江涛

  “五一”期间,笔者参加了几次社交活动,接触到不少从外地回老家度假的官员,每当谈及反腐倡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总是摇头嗤之,不以为然,联系到已查处公布的一些腐败案件,笔者概括了一下,某些官员对反腐宣传教育存有“三不信”。

  一不信制度出新。一日与同学聚餐,电视里正播放某地领导谈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要求领导干部因私出国、大额中奖、继承大笔遗产等情况均需作出书面报告。否则,经查实将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责令检查、通报批评、诫勉等处理。一位在市级机关工作的老兄颇不当回事:“说的说,听的听,胆大的吓死胆小的!”诚然,近年来反腐倡廉的新制度纷纷出台,禁止官员经商,禁止接受礼品,限制兼职,实行回避制度,官员个人生活事项向组织报告等等,这些制度对于预防腐败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操作性不强、执行制度的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包括个别制度的制定者,成了制度的践踏者,导致一些官员“制度再新也不相信”,使制度流于形式。

  二不信廉政典型。谈到大家熟悉的某某成了报纸上报道的廉洁奉公典型,有人就发笑:“别看他今天戴着大红花,明天倒霉泪哗哗!”为什么有个别廉洁典型树不起来,树起来又经不住时间的考验?探求其中原因,不外乎一是所树的典型缺乏生动性,往往出于宣传目的过于拔高,使人们觉得太假,高不可攀。二是先进人物大都是“长字号”的,很少有普通干部。似乎官越大,越需要树碑立传,越需要廉洁这块“牌子”,而某些领导干部典型相对于普通干部有距离感,缺乏说服力。三是近年来“贪官语录”流传甚广,成为反腐败中的一大趣闻,有了先例,人们不轻易相信那些“唱廉”之语。如,江苏省交通厅长章俊元,在当地媒体刊登文章“深情说用权”:“100(政绩)―1(腐败)=0(功劳),一个人干得再好,廉政出了问题,所有功劳都没有了”。终因收受巨额贿赂而落马,出事前的“廉洁言行”成了人们谈资笑料。

  三不信现身说法。近年来,各级党政机关经常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警示教育活动,组织官员到劳改所、监狱等警示教育基地听取报告,让贪官们用忏悔的眼泪来警示大家,但这样的活动越来越缺乏震慑力。有人说,贪官忏悔都是老一套,都是事先准备好了的,都是“忘了党和人民的教育”等老词,听来听去不像发自内心的悔恨。有人说,反腐败如隔墙扔砖,砸着谁算他倒霉,昨天还在台上满口大话官话,今天“进来了”变了哭腔调,阴差阳错,就这么回事!有人说,某些贪官草草结案,其实暴露的只是冰山一角,更多的问题并未“兜底”,大鱼还在深水里游得欢呢!这些认识集中到一点就是一些官员对于反腐败还缺乏足够的信心,不是从阶下囚的悔恨中吸取教训,而是以偏概全,从一些工作的漏洞中看到贪官落马的侥幸。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 “三不信”折射出一部分官员在思想上抵御腐朽文化的麻痹与松懈,这些模糊认识是相当有害的。由此可见,在从“权力反腐败”向“制度反腐败”的转变过程中,完备的反腐败制度体系应该包括预防、惩处、教育、监督制度,通过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逐步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同时注重纠正某些官员存在的片面认识,做到防微杜渐,切实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