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银政联姻”后的经济乱伦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5日16:46 国际在线

  作者:邓海建

  5月15日《国际金融报》消息:一份由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建设部、中国人民银行和银监会五部委联合发文、旨在规范各类打捆贷款的“特急”文件悄然发至各大银行。通知明确规定,金融机构要立即停止一切对政府的打捆贷款和授信活动。并且严肃要求,地方政府不得为贷款提供任何形式的担保或者是变相担保。

  不能不说这样的现象是奇怪的:地方政府拍着脑袋为地方企业“担保贷款”竟然成了市场经济中“银政联姻”的主旋律——这里有很多值得思考的悖论:银行的理性在放大着政府莫须有的资信时被信贷狂热消弭了;企业发展“不找市长找市场”的正确逻辑又退回到“不找市场找市长”的老路了;财政部就下发的规定“各级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对《担保法》规定之外的任何担保均属严重违规行为,其担保责任无效”被束之高阁了……若不是当下经济高烧的症状让人警醒,政府“反串”的戏可能还得锣鼓喧天到猴年马月,当然,我们的地方政府已经为盲目担保开始“支付学费”了:那些被卷走的大笔资金、那些已经属于银行的政府大楼、那些摊派到公务员或者教师身上的风险成本……政府一担保,市场就发笑。

  如果有人请焦大去做大观园超女海选的评委,我们一定会警惕地论证一下:这个主办方到底是看中了人家的哪点资历?遗憾的是,我们很少来得及追问一下:政府是怎么成了“担保贷款”的婆婆的?肯定不是政府的钱袋子,因为政府不是赢利的企业,它只有组织纳税人资金使用的权利、它的信用说到底是拿一个地方经济实力折现成了硬通货。按照市场固有的规律,企业的贷款融资应与其资产信用挂钩。如果把政府信用过多地用在中小企业上,这与允许国有大企业过度地利用国家信用一样,造成政府财政负担加重,政府风险放大,市场管理风险功能弱化。中小企业贷款风险本来就是市场里的爱恨情愁,政府这个婆婆可以管管家教,但不能打理爱情婚姻,但它偏偏管起来了——其背后的逻辑或者是可怕的:那就是,有人把政府的行政权力兑现成担保资质、把政府征税职能当作是搜刮利器。银行如此放心、政府如此慷慨,背后的判断错位与价值扭曲是昭然若揭的。

  因为地方政府是官,中国银行业又沾染着浓厚的官企色彩,大量贷款的诞生往往是辉映着官场的潜规则而不是商业规则,使得金融风险往往成为“红顶贷款”的陪嫁。这其中,政府担保环节最为诡秘,银行比对不出一级政府的真正代偿能力,或许他们根本也不需要比对。以所谓的打捆贷款或授信合作协议名义春风暗渡,经济乱伦的畸形产物就是固定资产长期的投资过热。

  我们欣慰于这一笔勾销的适时禁令,但,更大的问题是:那些已然产生的呆帐坏帐死帐谁来埋单呢?

  

  审稿:陈雷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