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1:27 光明网-光明日报

  广西,祖国南疆具有沿海、沿边地域优势的民族自治区。自治区的首府南宁,是我国著名的绿城。在绿城西郊的相思湖畔,坐落着一所风景秀丽、环境幽雅的高等学府,绿树湖水映青波,郁郁葱葱,生机盎然,楼亭掩映,吸引着万名学子在此深造。这就是广西民族大学,走过54年征程的它,已经凝结成一部振兴民族教育的团结史,一部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创业史,一部国际化开放办学的奋斗史,一部与时俱进硕果累累的发展史。

  一部振兴民族教育的团结史

  广西民族大学创办于1952年,原为中央民族学院广西分院;1953年2月更名为广西省民族学院;1958年6月,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更名为广西民族学院;2006年2月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广西民族大学。

  建校以来,党和政府十分关心、重视广西民族大学的建设与发展。1958年1月,毛泽东在南宁亲切接见了广西民族大学的师生,朱德、陈毅、江泽民、李铁映、尉健行、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来到广西民族大学视察,对该校发展寄予了殷切的希望。2005年,国家民委与自治区政府签订共建广西民族大学协议,进一步提升了学校办学空间;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决定将广西民族大学作为广西“十一五”规划重点建设的两所省部共建的高等学校之一,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学校现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1983亩。拥有绿色化学与技术实验室、生物技术实验室、电子信息与通讯工程实验室、计算机应用实验室等19个实验室。图书馆藏书112.66万册,电子文献资料81.49万册(篇、件),图书检索、查询和借阅实现了电脑化管理。学校有16个学院,9个研究中心,2个一级学科和40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0个普通本科专业。学校目前拥有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工学等9大学科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本专科生12401人,研究生476人,留学生342人。大部分学生是来自广西壮、瑶、侗、苗、毛南、仫佬等12个世居少数民族,热情奔放的壮族小伙,淳朴善良的瑶家妹子……,各少数民族青年学子为了共同的目标在一起学习、生活,其乐融融。

  在这里,有中国第一位苗族女教授朱慧珍,她从教40多年,见证了广西民族大学的发展。还有许许多多来自全国各地、乐于为少数民族教育事业奉献力量的教师。本着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共识,广西民族大学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通过多渠道广纳贤才,使学校成为培养、吸引、用好优秀人才的热土。学校现有教职工1204人,其中专任教师710人,教授107人,副教授272人,具有硕士学位236人,博士学位47人,还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专家学者。

  正是有了这样一支热爱民族教育事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批高水平的专家教授,才培育了一批又一批优秀毕业生。建校以来,学校已培养了8.8万多名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专门技术人才,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和世界一些国家,其中大多数回到民族地区,有的成为专家、学者、工程师、企业家,有的担任省(军)、市(厅)、县(处)级领导职务,有的成为全国、全区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为科学文化事业的进步、民族地区的政权建设、边疆巩固、民族团结、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广西民族地区县(处)级领导干部中,有不少毕业于该校。高校扩招以后,2001-2005年,该校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达到90%以上。

  实力成就荣耀,创新收获成果。1999年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级课题31项,省部级课题136项;出版各类著作268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633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96篇(部);获各级各类教学科研成果奖200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97项,在2004年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中,学校获得二等奖6项、三等奖15项,获奖的项目和档次居于全区高校前列;2005年,学校的三项教学成果《外语非通用语本科人才开放式培养》、《民族地区院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理论与实践》、《后发展高校参与式实验室评估研究与实践》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部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的创业史

  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广西民族大学始终坚持面向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利用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发展民族学、东南亚语言学特色学科,推进学科渗透,着力于开拓性、创新性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广西是一个以壮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的自治区,境内有壮、汉、瑶、苗、侗、仫佬等12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为1839万,占全区总人口的38%。学校坚持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要教育对象,对少数民族学生实行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的政策,并免费培养少数民族预科生,让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获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同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毕业生服务于民族地区,满足民族地区对少数民族人才的需要。

  根据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广西民族大学主动调整专业结构,增设社会急需、适应性较强的新专业,同时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2003年,学校成立了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壮学研究中心、瑶学研究中心,把民族语文、民族历史、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工艺美术、民族传统体育等内容纳入教学计划,设置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学、民族历史、民族语言文学、民族艺术、民族经济、民族文化比较等具有民族特色的必修课或选修课。目前,学校的民族学已经成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设有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中国少数民族史等硕士点。

  经过精心打造的民族学学科在东南亚研究、壮学研究、瑶学研究、民族地区行政管理研究、民族政策学研究等领域结出累累硕果。何龙群、陈元中、刘国彬、唐贤秋教授的党的建设和执政能力及广西近代地方史研究,梁颖、李珍刚教授的民族地区行政管理制度研究,范宏贵教授、古小松研究员的东南亚研究,李富强、覃乃昌研究员的壮学研究,张有隽研究员的瑶族研究,徐杰舜教授的汉民族研究,周建新教授的跨境民族研究,覃国生、韦茂繁、韦达、韦树关教授的民族语言研究,农学冠、容本镇教授的民族文学研究,刘德琼、刘靖南教授的民族体育研究等等,一系列学术研究在国内享有知名度,使学校成为广西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以周建新、范宏贵教授、张有隽研究员为代表的一批民族学专家学者致力于中国南方少数民族和跨国民族的研究和教学,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如在壮学和瑶学研究方面,学校与美国、日本、泰国、越南、老挝等国家学术界的交流和合作十分密切,多次联合进行田野考察和民族比较研究,举办国际学术研讨会,先后承担《泰语与南壮语言比较研究》、《壮老族源关系》、《越南民族与民族问题》、《越南语中汉语借词研究》等多项研究项目,出版了《泰国瑶族考察》、《壮(德保)泰词典》等一批专著,发表了《壮、傣、泰族溯源与迁徙》、《壮泰习俗文化比较》、《壮语老语异同之我见》等一批论文。

  一部国际化开放办学的奋斗史

  广西地处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和前沿地区,毗邻东南亚,具有与东盟国家开展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地缘优势。为了把地缘优势转变为学科优势,学校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开设了东南亚语种专业,进入新世纪以来在办好越南语、泰语、老挝语专业的基础上,又适时增设了柬埔寨语、缅甸语、印度尼西亚语专业。深厚的办学底蕴以及强劲的后发优势,使学校2001年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外语非通用语种本科人才培养基地。被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为“中国支持周边国家汉语教学重点学校”和“国外汉语教师来华培训资助项目执行学校”。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这一学科优势变成了学校扩大在东盟地区影响力的机遇。通过东南亚语言文学学科带动、辐射相关学科专业建设,增设对外汉语、旅游管理、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艺术等与东南亚经济文化旅游相关的学科专业,初步形成东盟语言文学、东盟经贸商旅、东盟政治法律等3个系列的东盟学学科群,促进了学校民族性、地方性和国际性的统一与融合,构成了开放性的民族教育,强化了整体办学特色和优势。

  学校发挥广西毗邻东南亚的地域优势,东盟国家语种全部采取独特的3+1人才培养模式,即三年在国内学习,一年到语言对象国学习。此举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增进了学生对语言对象国的社会历史经济文化的了解,教学效果倍增,毕业生供不应求。学校积极发挥优势为中国—东盟博览会服务,派出师生担任高级联络官和翻译,受到外国政要、商家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和国际间的学术科研活动,逐步成为广西对外交流合作的重要窗口。学校与越南、泰国、老挝、柬埔寨、法国、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等国家57所学校和学术机构签订交流与合作协议,至今已派出1500多名学生到国外高校学习,招收来自22个国家的2600多名留学生。2005年7月,越南国家主席陈德良来访,对学校与越南高校开展教育交流合作非常赞赏。2006年4月,泰国诗琳通公主在访问广西民族大学时,也高度评价该校在中泰民族关系中的重要作用。

  一部与时俱进硕果累累的发展史

  种树培根,爱校如家,以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培养人才为己任的主人翁精神;和睦相处,顾全大局,把国家与学校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团结奉献精神;薪火相传,艰苦创业,以建设高水平民族大学为奋斗目标,解放思想,强化特色,追求卓越的改革创新精神;脚踏实地,不怕苦,不怕难,对工作高度负责,任劳任怨的爱岗敬业精神;好学力行,诚实宽和,不甘落后,争当先进的严谨治学精神。民大的这五种精神,贯穿了广西民族大学发展的始终。

  在积淀的深厚的人文底蕴中,在浓厚的学习氛围里,在追求卓越的精神理念中,广西民族大学的学生张扬个性,发挥特长,不断完善自己,在校园这一方净土里百花齐放。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参加全国、全区的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多次取得广西赛区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的优异成绩。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中,学校代表队共有2人获一等奖、5人获二等奖、4人获三等奖。学生在校期间发表了大量作品,公开出版了《燃烧的向日葵》、《时代足音》、《闪光足迹》、《相思湖文龙》等一批文学作品集、调查报告集。2004年4月30日,在联合国世界科教文组织越南协会举办的“和平之城——河内千年文化国际征文比赛”中,外国语学院2001级越南语专业学生覃丽芳的越南语征文《越南的河内,世界的河内》一举夺得一等奖。2005年5月,舞蹈《追日》获广西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获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舞蹈普通组二等奖,小组唱《弹起天琴唱壮歌》获广西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一等奖,全国首届大学生艺术展演专业组二等奖。2005年12月,学校大学生创作的《瓦西里故事》情景歌曲在中央电视台演出,获全国廉政歌曲创作一等奖。

  由于办学成果突出,学校1993年被中组部、中宣部、国家教委党组授予“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普通高等学校”称号,先后两次被国务院、国家民委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多次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自治区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称号。2005年10月,学校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评为“全国文明单位”,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高校。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文景观与生态环境浑然一体”的生态校园环境,使得学校先后被评为“南宁市最佳花园式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绿化先进单位”、“广西绿色大学”、“全国部门造林绿化400佳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今天的广西民族大学,已成为绿城南宁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民大人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在新的历史时期下,学校的定位又上了一个台阶:立足广西,面向民族地区,以普通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国际教育、继续教育,稳步发展民族预科教育,力争把学校办成在国内和东南亚地区有较大影响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高水平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民族大学。为此,学校提出更高的目标:以特色创优作为巩固学校发展的基础,以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为保障,以不断改革和创新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动力,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建设教学研究型民族大学为切入点,以建设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学位授权点、推进国际化进程和建设新校区为重点,整合和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拓展学校发展空间,增强学校整体实力。

  沧桑不计春满园,桃李芬芳溢天下。回顾过去,学校坚实的发展足迹和令人瞩目的成绩令人倍感欣喜和鼓舞;展望将来,学校宏伟的发展目标与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使每一个民大人深感任重而道远。面对新的目标与新的征程,民大人将以新的思路、新的精神、新的举措、新的力量,团结一心,开拓进取,共绘广西民族大学的宏图蓝图!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