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不能让“读书无用论”成为优向选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6:00 光明网
北京朝阳区 任孟山

  再过两个月时间,就是2006年应届大学生毕业日,而我们针对2006年普通高校应届本、专科生的调查显示,已签约应届大学生中,47.1%的人签约月薪在1500元以下。更有27.2%的受访者认为,起薪太低,会降低民众教育投入热情,导致新“读书无用论”的抬头。

  新“读书无用论”并非空穴来风,自2000年始就不断有关于这方面的媒体报道。“

读书无用论”之所以有抬头之势,其中缘由至少包含三个层面:第一,高额的教育成本成为无数家庭的重压。中国的大学学费从每年几百元一路飚升至每年5000元—8000元不等,只不过用了十年时间。而一个大学生本科四年,相当于城镇居民4.2年纯收入,普通农民家庭13.6年的纯收入。第二,大学毕业后的就业困难。此前不久,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中国教育发展报告》显示,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真正签约者只有33.7%。这个数字足以说明大学生的就业处境之艰难程度。不仅如此,低薪就业已经成为一种社会现实。第三,国民收入的同比增长有限。相比于学费10年增长20倍,1994年2004年10年间,国民人均收入增长还不到4倍。刚刚发布的《2006年农村经济绿皮书》数据显示,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只有3255元。

  上述原因的合力,让“读书无用论”在一些农村和城市中的困难家庭成为一种理性选择。因为上大学于他们而言成了奢侈行为,从投入与收益上讲,读书无法短期内收回成本,并有可能在就业无果的情况下血本无归。长远来看,很少有人会否认接受高等教育的正确性。但是,每个人、每个家庭的生活都是现实的,“一日无炊”就能击溃人们的信心。所以,对于“读书无用论”的论调不可等闲视之,必须以更深入的改革消弥人们的绝望情绪。

  经过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极大地释放了中国各个方面的活力。但是,有些领域的步子过大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高等教育的发展所产生的诸多问题就是一个例证。因此,以深入改革消除产生问题的根源是政策调整的动力和起点,对既有的改革进行完善、矫正甚至是补偿都是必要之举,从而杜绝不合理的利益剥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