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地方GDP指标遭遇层层拔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6:22 信息时报

  北京消息 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而在全国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期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普遍超过中央提出的总目标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数字出官”的旧观念依然存在。

  发改委发文让地方纠偏

  “全国不是只有一个GDP预期目标,而是各省、地、县各有各的追逐目标,并且越往下速度越高,各自都要为之奋斗。”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房维中对此评价。

  国家发改委为此在4月13日下发《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要求省级“十一五”规划中的增长速度指标不得层层分解,避免层层加码,引导各地市州、县市科学合理地确定增长速度目标。

  通知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存在误解。”

  “数字出官”害民误国

  “我是典型的‘数字出官’的受害者。”上世纪90年代初,曾任河南某县统计局副局长的陈德旺(化名)向记者说起往事,仍愤愤不平。

  “市里当时给县里下达了任务指标,数字要达到多少多少,我当时报上去的数字小了。后来上级让我修改,但已经报到省里来不及了。”陈德旺说,因为没有在数字上做手脚,影响到上级领导的升迁,于是局里的每位负责人都以“领导班子不团结”为由被调离,除了正局长调离后有任职外,其他几位副局长都被调到别的单位做协理员,没有安排任何职务。

  在十几年的潜移默化中,GDP增长速度和总量似乎已成为衡量各级政府政绩的核心指标。为了使这个指标做得好看,有些地区从基层的乡镇以至于县,都在“造数字”。

  低效投资成GDP支柱

  此外,GDP本身的生产结构也不尽合理。

  据了解,目前国民核算体系中统计GDP有三种方法:一是支出法,GDP支出法中,由消费(包括私人消费和政府消费),投资(房地产和非房地产投资的固定资产投资,库存调整),以及净出口(顺差)三大部分组成;二是生产法,从生产过程中的工业增加值、农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进行统计;三是收入法,从收入者的角度(包括折旧、包括工薪收入)来统计。

  目前我国主要采用的是支出法和生产法。就支出法而言,老百姓最直接的感受是GDP的增长比人民的生活水平增长得快。

  近年来,我国的投资增长水平异常高,2005年更是达到了50%。相反,我国GDP构成中个人消费比例低。且近年来不断下降。全世界消费占GDP的平均比重在70%左右,而中国只有57%~58%。

  “这么多年的超高投资,尽管可以说明国家财政实力较强,但更能够反映出投资效益的低下。”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表示。

  新标准强化民生色彩

  吴敬琏最近谈到旧体制留下的四大遗产时,把以GDP作为政绩考核标准放在了第二位。他认为现在看一个地方的政绩好不好,首先看它的增长率怎样,看它物质生产部门产值有多大。这就形成一种负面驱动,使各级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

  在社会各界对GDP发出质疑声的同时,其实中央和一些地方政府也早已在积极探索符合实际的官员业绩考核新方法。其中比较抢眼的当属河南的新制。据了解,为了客观反映和评价2005年河南省各县经济发展水平,河南省统计局已经采用新方法对2005年全省108个县(市)经济实力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初步选择出20个经济发展强县和10个经济发展快县。

  新方法降低了GDP及总量指标的权重,提高了人均指标的权重。使评价县域经济发展时不单单以GDP等总量指标论英雄,更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经济要素内部关系的协调。

  和2003年考核相比,此次新增加了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占GDP的比重、新增居民储蓄存款占GDP的比重两项指标,可以综合反映出一个县的财力情况和居民的富裕程度。

  “这就是强调发展县域经济既要强县、又要富民。”有关人士表示,新的评价体系具有明显的导向性。

  《中国经济周刊》供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