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林漫笔:第三条途径在哪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8:45 兰州晨报

  这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一家三口,男主人刘其仁是兰州肉联厂的一名普通职工,女主人罗兰英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已经长大的儿子,则是一个普通的打工者;同时,这也是一个苦难得不能再苦难的家庭,刘其仁早年因为骨癌右腿高位截肢,罗兰英则在2005年被查出患有可怕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没有钱就没有办法保命,而儿子的工作也是有一搭没一搭。这个家庭唯一的固定的收入,就是刘其仁每月521元的工资。(5月15日《兰州晨报》)

  我想,记者深入这个家庭,编辑编发这篇稿件,恐怕决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这个家庭苦难的一面,他们的深意,可能在于对这一家人在苦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坚忍,相扶相携和永不放弃的精神的一种鼓励和褒扬,更在于对这样的家庭在面对苦难时社会尤其是政府相关部门能不能、又怎样进行扶助的一种探求。

  实际上,刘其仁一家经历苦难的过程,也是一种对社会扶助进行探求的过程。首先,在苦难接踵而至的时候,在家庭支出被迫远远大于家庭收入的时候,他们只有向亲戚朋友伸手,四处举债。借债是非常有限的,当债台已高筑、无处可借之时,就只能另谋他途了。在罗兰英同一间病房一个9岁小姑娘母亲的启发下,老刘看到了另一个希望———通过媒体呼吁社会捐助。这条途径也是很多这样的家庭在被逼无奈的时候,所寄予希望的一条途径,而且,它确实也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毕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这个社会上的很多人,都是愿意、乐意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一定程度的帮助的。老刘一家的遭遇经媒体报道后,很多人都伸出了援助之手。“拿着捐来的3000多元钱,罗兰英进行了第三次化疗。”然而,这一条途径对老刘一家所能够提供的帮助仍然是有限的。于是,老刘想到了第三条途径———求助政府相关部门。“老刘把更大的希望放到了民政、残联、慈善总会等部门的身上。一有时间,他就拖着残肢往区、市、省三级相关单位跑。但除了七里河残联给了300元外,老刘得到更多的是安慰的话。”

  面对苦难,不能总是怨天尤人;面对政府相关部门的“无能为力”,也不能梗着脖子衔愤以对。老刘正是这样,他对于相关部门的“无能为力”,报以最大限度的谅解———“我也能想通,这世上比我更惨的人还有,政府也没办法。”一个多么善良的胸怀!面对这样的胸怀,政府的相关部门能够拍着胸脯说自己尽到了责任,从而问心无愧吗?

  是否考虑过给这个家庭给予哪怕是有限的资助?是否考虑过在适当的范围内给这个家庭进行募捐?是否考虑过给老刘的儿子在就业方面提供一点机会?

  当然,最关键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保障体系,是不是仍然要把类似老刘这样的家庭拒之门外,任由这些人在等待中渐渐浇灭对幸福的渴盼和憧憬?

  窃以为,老刘一家的遭遇,不应该只是让我们读出悲凉,还应该让我们读出希望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