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大学扩招的“七年之痒”之就业4:多招了大学生 少招了职技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8:48 金羊网-新快报

  ■新快报记者 叶伟民

  深读指引

  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难,另一方面是技校生、技工供不应求;一方面是大学生进入低薪时代,另一方面是高级蓝领收入超过白领。中国目前最需要的是中等专业人才而不是高

精尖的研究人才,这正是大学扩招与人才市场需求的错位之处,也显示扩招的失误所在:扩招不应是本科、研究生,而应是中、高职教育。

  技工:3.2个职位争1个求职者

  今年2月份由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发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广东省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分析》显示,商业服务业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工和专业技术人员是用人需求的主体,三者合计占需求总量的67.07%。其中高中文化程度(包括职高、技校、中专)的需求占需求总量的39.88%,而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需求仅占需求总量的26.27%。

  从技术技能等级看,用人需求中对求职者的技术技能等级有明确要求的占48.24%,本季度广东全省劳动力市场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人数为76.04万,而具有技术职称或技能等级的求职人数53.21万,需求与求职的缺口高达22.83万。调查数据显示,求职者技能等级越高,供不应求现象越明显,当技能等级达到职业资格一级时,平均3.2个空缺职位争一个求职者,而没有技术技能等级的求职者则明显供过于求,社会能提供的职位数不足求职者总数的80%。

  郑惠忠认为,有些技工之所以比一般的大学生更受市场欢迎,一方面是因为我国目前的经济结构特点决定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更大,另一方面是技校学生在受教育期间就已经按照市场的人才需求标准来打造,与企业能很好地接轨。“而我们的高等教育对市场需求缺乏了解,只是给学生传授知识,不注重应用技能等方面的培养,容易造成毕业生与社会脱轨的现象。”

  

大学扩招的“七年之痒”之就业4:多招了大学生少招了职技生

  ■技工成为企业争抢的紧缺人才,收入比大学毕业生高。

  学生争上大学致中等人才不足

  历史学博士王建军向记者分析说:“大学扩招后,有一大批分数较低,本来上专科的学生进入本科学习,大家觉得上大学比以前容易了,自然期望值也不同了。初中毕业生争先进入普通高中,中专学校则少人问津;高考若考上高职,就不去报到,宁愿再复读一年上本科。”

  “中国目前的人才结构是金字塔型的。”广州市锐旗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策划部总监李君遐说,“大学扩招后,一些本来处于中间层次的人才就拼命往塔尖方向移,中等层次人才在短期内就显得相对不足了。”

  大学扩招职业教育萎缩

  王建军告诉记者,上世纪80年代,中国对初中毕业生曾采用Y型结构分流法,即50%上普通高中,50%上职业高中,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高考“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困境。“90年代末高等教育扩招后,Y型结构被冲破了,生源都涌向普通高中,职业教育成了一种‘没办法的选择’。职业教育也随即出现生源不足、教师队伍积极性下降等现象。为了吸引更多的生源,中职院校的分数线曾多次下调,有些地方更是到了只要参加考试就能入学的地步。”

  职业教育的发展受高等教育扩招的影响近年来迅速显现,其中又以中等职业教育的相对萎缩最为突出。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中等职业教育招生数、在校生数出现连续减少的现象,占高中阶段教育的比例也不断下降,1999年比1998年少招46.25万人,2000年比1999年再少招61.4万人。与上世纪90年代发展高峰期相比,目前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分别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和近11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扩招后,中国初中毕业生大幅度流向普通高中,在那里为上大学而继续学习。

  中国需要蓝领比白领多

  目前,全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而中等职业教育在校人数则只有1300多万人。

  在社会普遍关注“技工荒”的同时,高级技能人才的紧缺也成为一个全国性问题。据国家劳动部门统计,在我国7000多万技术工人中,高技能人才仅占4%,远低于发达国家35%的水平。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5%;中专以下的人员占一半以上。“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不存在谁先谁后的问题,它们应该是并存发展的,是根据经济结构而定的谁轻谁重的关系。”国家人事部中国人才研究会常务理事郑惠忠说,“中国高科技产业比重不大,需要的蓝领比白领要多些,教育资源也应向职业教育倾斜。但恰恰相反,我们将资源太倾向于高等教育了。”

  扩招失误:追求大而全重研究轻应用

  “中国目前缺口最大的是中等人才,准确地说就是拥有中专学历到大专学历的技术型人才。”华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王建军说,“我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尚不充分,不可能容纳这么多的管理人才。从经济发展的角度考虑,扩招重点应该定位于中、高职教育上。本科、研究生则应该适当保留‘精英教育’的色彩,培养高素质人才,不宜过分扩招。”

  一直以来,中国高校在培养高技能人才上是一个较少涉足的领域,这也一度是高校是否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争议的地方。

  王建军说,“大学扩招后,很多专科院校不甘心现有的地位,想办本科,本科又想招研究生,有了研究生还想招博士,都想“升格”办成综合性或研究型大学,这样反而把自己原有的一些特色丢掉了。”

  定位相似,盲目求大求全,重研究轻应用……都使各高校毕业生特色趋同,竞争力下降。中国高校的教育模式向培养应用型人才的方向倾斜,已成为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呼唤。

  而据美国卡内基基金会调查显示,美国现有3800多所高校中,研究型大学仅占3%,绝大多数的还是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的高校。

  观念误区:

  

  大学生都要成为学者专家吗?

  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哲学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孙正聿对中国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三个问题:

  一、是不是所有的高等院校都要把自己的目标定位为追求高学历的教育?

  二、是不是所有的高校都要走综合型和研究型的道路?

  三、是不是把大学生的培养目标都定位为培养学者型的、专家型的人才?

  技校生不等于工人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在人们心中都被摆在“次等教育”的位置,觉得是考不上高中或大学之后的无奈选择,而且觉得毕业后要低人一等,上升空间不大且要被打上“蓝领”的身份烙印。

  “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李君遐说,“家长千方百计让孩子读大学,不读技校,很大程度上都是这些传统观念造成的。多数人认为技校毕业生就是等同于工人,发展前景有限。”

  作为历史学博士的王建军,他认为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歧视,是受中国几千年来“重道轻器”的传统观念影响所致。“中国经历农业经济时期较长,几千年来,都是君子学道,小人做器。也就是说君子去读书闻道,再通过科举跻身统治阶层;只有小人才去做铁匠、木匠等技术工作。”

  (子琦/编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