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且看江西省的这次“公推公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9:01 四川在线

  据新华社4月30日讯,4月18日,江西省委组织部在省内各大媒体发布了一则公告。公告称,江西省委决定,采取公开报名、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组织考察相结合的办法,在本省范围内公推公选9名正厅级领导干部。与过去江西省的历次公选和全国其他省市的公推公选比较,江西省的这次“公推公选”的最大特色,就是取消了笔试。

  为什么要取消笔试?据江西省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部副主任陈小林分析,笔试,虽

然程序是公正的,但:一是容易出现考试专业户;二是一些真正埋头苦干的领导容易被笔试刷下来;三是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群众信任度,无法通过考试呈现出来;四是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还容易引发猜疑,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稳定。

  看了这篇报道,我是啼笑皆非。

  第一,我认为,“公推公选”的最大特色,就是进行了笔试。如果没有笔试,就谈不上是“公推公选”。因为取消了笔试,江西省委所进行的其他方式的选拔程序,与原来的干部选拔程序基本上没有异样。如果说稍有不同的话,则是由过去的暗地里跑官,改为了公开跑官,即公开报名。

  过去的选拔程序究竟有些什么不妥,我不便评论。我只认为,如果过去的选拔程序如果非常之好,就不会出现后来的以笔试为核心内容的“公推公选”。

  第二、以笔试为核心内容的“公推公选”并非完美无缺,最好的办法是如何完善或者规范,而不能是推翻重来已经被否决的旧的一套。

  第三,至于陈主任指出以笔试为核心内容的“公推公选”的四大缺陷,除第一条是正确的外,其他三条都可以说或者是“莫须有”,或者说是太牵强附会。如,“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群众信任度,无法通过考试呈现出来”,但以笔试为核心内容的“公推公选” 并非只看笔试。又如,“周期长、成本高、效率低,还容易引发猜疑,不利于干部队伍的稳定”,如果说笔试存在这样的问题,那么,传统的干部选拔方式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

  更使人感到不解的是第二条:“一些真正埋头苦干的领导容易被笔试刷下来”。这句话,使我起了“文革”时期的大学招生。开始时,大学招生也是搞的民主推荐,后来觉得这样不行,有的推荐对象的文化水平太低,决定还是要进行考试。结果出来了一个张铁生用交“白卷”的方式反对,被“四人帮”如获至宝,成为反党反老一辈无产革命家的工具。张铁生所说的话,与陈主任说的“一些真正埋头苦干的领导容易被笔试刷下来”何其相似。

  江西省的这次“公推公选”的最后结果但愿不会出现我所预料的情形。但最后的结果究竟怎样,我们只得拭目以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