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陈国良院士谈科研创新与机遇是成功保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9:27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江苏省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5月13日在南京理工大学举行。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金属材料学家陈国良在报告中对博士生说:“顺应学科发展趋势,顺应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不断开辟新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依靠群体的共同奋斗求得科研的持久发展,是现代科技人员取得成功的最为重要的条件保障。”

  抢先是科研要务

  陈国良院士表示,新材料、新技术的发现,以突破其难点为增长点。当新的增长点出现,就会激励新的研究热潮出现。随着相关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逐步上升,该项研究在达到顶峰后可能维持一段时间,随后研究热度开始下降,其中一部分研究走向成熟,发展重点就转向工程化产业化,另一部分研究由于看不到前景而逐步冷下来。对于一个大的领域来说,这一研究周期约为20-25年左右,对一项具体研究内容,已经缩短到5-8年。

  他说:21世纪的科学技术发展呈现出多项技术齐头并进的特点,从事科研研究的人应及时抓住学科发展新方向,提出新课题。研究工作应提倡抢先一步,否则就不可能走在这个领域的前沿。

  创新是研究精髓

  陈国良说,任何人在任何阶段都可以有所创新,但创新的层次和水平不同,各阶段创新成果也不同。尽管科技工作中多为跟踪创新或集合创新,只有少部分是源头创新,但创新才是研究工作的精髓。

  陈国良认为创新意识对研究人员而言有三重境界:创新意识是一种随时随处能表现出来的思维;创新意识还是一种自我要求和工作态度;创新意识更是一种来自扎实基础和站在学术前沿的高端能力。

  陈国良说,创新一定要和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只有高层次的人才才能实现自主创新。也只有在培养创新能力的过程中,人才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应该抓紧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优秀人才梯队。”

  需求是科研机遇

  “科技本身的发展是科技人员研发工作的推动力,国家需求是科研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抓住机遇的能力,取决于人的素质及其科研工作的质量。”陈国良院士说,“需求是一种机遇。机会来了,没察觉到肯定不行;察觉到了但是研究水平很差也不行。有一句老话叫‘虽有智慧,不如乘势;虽有基,不如待时’,这就要求不仅要反应及时而且能顺势发展。”

  陈国良院士进而解释,及时顺势发展就要求研究人员了解国家需求和社会发展规律,如果研究人员能及早看到发展的机会和规律,就可以抢先一步走在前面。 李英

  (编辑 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