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语冲动后的现实回归:仅仅是一种异域文化体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9:31 中国新闻网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新一代学俄语的中国年轻人,已经完全“去国家化”了。俄罗斯之于他们,仅仅是一种异域文化的体验

  走上位于北京西三环基辅餐厅的台阶,给人一种进入了乌克兰的感觉。四面墙壁都

安装了装饰窗,内面是蓝色灯光映照出的白桦林,以及四处可见的乌克兰风情画。

  这是餐厅刻意营造的俄罗斯气氛,为的是吸引那些具有苏联情结的中老年顾客。除此之外,餐厅地道的乌克兰西餐,以及长驻的乌克兰国家功勋演员的精彩演出,也使得这里几乎每晚都高朋满座。

  总经理杜昌建告诉本刊,餐厅客流量全天在三百人左右,主客流群在四五十岁以上,不过近一两年年轻顾客也开始频频出现。餐厅调整经营策略,把注意力转向年轻群体,但是在接触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对于俄罗斯与中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透彻的了解,更多只是出于一种好奇心理。

  1998年留俄的王哲称自己是有俄罗斯情结的人,他也会到基辅餐厅吃饭,但不会像那些有苏联情结的人那么激动。因为在他眼中基辅餐厅是过去的乌克兰,现代俄罗斯餐厅要比这个更现实更时尚的多。他很反感一说起俄罗斯就理解为苏联甚至比苏联还前的时代,就好像老外对中国人的理解还停留在黄袍大褂一样。王哲说,他留学在现代的俄罗斯,视野及价值观都与五六十年代的留苏学生大不相同,或许相同的只是俄语。

  迥然不同的两代留学生

  毕业于中南大学的王哲1998年选择前往俄罗斯莫斯科大学留学,除了是学校的交流项目以外,更多的原因是他对这个刚发生巨变的国家的好奇。“其实只是到一个国家留学两三年并不能真正了解什么,充其量只是一种感受,但是巨变后的国家能够暴露出很多问题,我在实地的观察中能够学到很多。”王哲正是抱着这种想法来到了依然动荡的俄罗斯。他经历了俄罗斯刚结束经济危机,卢布大贬值的特殊时期,这个剧烈波动正好是交学费的时候,很多人因此省掉了三分之一还多;高加索周边地区打仗时他到附近的矿泉疗养胜地去度假,过机场安全检查时全部是真枪实弹的警察站岗,在当地还看到了徐徐开过的坦克。

  王哲这一批留学生已经很少再学重工业方面的工科,理科学计算机的很多,文科以学经济和新闻为主。

  王哲他们看待俄罗斯的感觉与当年留苏学生截然不同,以前看待苏联是老大哥,更像现在的中国留学生对美国的感觉,把其当成一个榜样和学习的对象。而现在中国留学生到俄罗斯更像美国人去欧洲留学的感觉,谈不上取经,纯粹了解其文化和历史的意义更多。

  莫斯科给王哲的感觉是一个普通的欧洲现代城市,并没有保留太多以前苏联的痕迹。传统的特色并不是没有,但年轻人并不感兴趣,日常生活中也很难感受到,除非去到博物馆和艺术学院。平时,王哲会和俄罗斯青年一样去酒吧、迪厅、游乐场、电影院娱乐,也会去剧院和美术博物馆。

  同样境遇前的个人选择

  在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工作的胡惠是80年代中期国家重开俄语教学计划里的一届学生。那时北京区重点以上的中学都开设了俄语班,一届一个班。1985年进初中的胡惠,对学英语和学俄语对前途有什么影响并不了解,父母早年也学过俄语,觉得没什么不好,就这么进了俄语班。后来,成绩优秀的她直接保送进了首都师范大学继续学俄语专业,就这么学了10年俄语。

  上大学期间正是中俄贸易最火的时候,胡惠与同学大二就到雅宝路打工或到日坛宾馆直接去做中苏贸易翻译,一个月工资能有600多,在当时相当高了。但是随着中俄贸易降温后,胡惠毕业分配时俄语人才就根本没人要了。她还记得自己去中国贸易进出口总公司面试的情景,为了应征两个名额的俄语翻译,整个会议室坐了上百人,都是研究生博士生,本科生的她几乎被吓倒了。

  师范专业毕业的她本可以分回原中学,但俄语教学在中学已经没有了,学校也不鼓励回来。后来她去了饭店工作,还能用得上一点俄语,但是俄旅游团逐年下滑,也使得她不得不选择改行。如今,她在工作中使用的是英语,俄语几乎没有任何施展的空间。“连老莫餐厅的菜单都有英汉对照了,俄语对我来说是一点忙也帮不上,那些最好的时光都浪费了。” 胡惠感慨地说。

  中学和大学学俄语的同学在发展上都无一例外地受到了影响,学理工科的出不了国,大家纷纷转行,有人干脆就直接去在北京的俄罗斯小商品集散地雅宝路“练摊”去了。还有人看就业前景不好读了研究生,结果毕业后发现前景更加不好了。赶上苏联解体,谁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去留学。诸如此类的事太多了,同学聚会更是如此,每次见面大家都会说一句话,哎,俄语害人匪浅啊!胡惠说,刚毕业时她一直适应不了这种心理落差,自己学习也很努力,也拿奖学金,为什么就没有出路呢。这种挫败感在毕业四五年里都挥之不去。

  如今,胡惠通过多年的努力,在自己的领域里已经有了一定的空间,英语学得虽然不够好但也可以在工作中使用。近几年胡惠有亲戚往来于中俄边境,告诉她中俄将来还会有进一步的发展,建议她把俄语捡起来。胡惠只能苦笑,同学后来再见面,就还会唱俄语版的《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剩下的都忘记得差不多了。而且自己已经三十多岁了,孩子还小要照顾,让自己重头再来,已经很难舍弃了。

  俄语终究与自己无缘了。胡惠希望以后能去俄罗斯旅游一趟,以圆自己惆怅的青春梦。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孙冉)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