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尼克松要我唱首歌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9:32 南方新闻网

  尼克松要我唱首歌

  农讲所原讲解员王小芸回忆1976年接待美国前总统尼克松一行时情景

  广州19765口述史

  讲述背景

  1972年2月美国第47届总统理查德·米尔豪斯·尼克松(RichardMilhousNixon)首次访华,成为访问中国的第一位美国总统。

  1976年2月22日,卸任后的尼克松偕夫人第二次访问中国。他在北京与华国锋代总理举行了会谈,并拜会了邓颖超,他对周恩来总理逝世表示深切的悼念。2月23日,毛泽东会见了尼克松一行。2月26日,尼克松一行乘专机从北京到桂林游览漓江风光。2月28日,尼克松从桂林抵达广州。尼克松一行参观了毛主席早年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和郊区人和人民公社,并访问了社员家庭。欢迎尼克松一行。2月29日,尼克松和夫人乘专机离开广州回国。

  “1976·广州口述史”,复活特殊年代的特殊记忆。

  征集讲述人和线索。一经采用,支付线索费。

  电话:020-87388888;传真:87373419;电邮:guangzhouxw@vip.sohu.com

  (请注明“1976·广州口述史”栏目收)

  第一句话不准用英语

  1976年2月28日,那天一早,我穿着单位发的蓝灰色卡其布制服来上班,那时要求讲解员不化妆、不涂粉,素面朝天。10点钟左右,先头车来了,车上是负责保卫的公安人员和外事办的人员;接着,一辆插着中国和美国两国国旗的“红旗”轿车驶到了农讲所的停车场。很快,尼克松和夫人在中央及省市领导的陪同下走下轿车。

  我第一眼看到尼克松,感觉他跟报纸相片上的一模一样:尼克松穿着笔挺的西装,他的夫人穿着一身大红色的连衣裙。见到他,我第一句话和平时讲解一样——“欢迎您来到毛主席当年主办的农讲所参观。”这句话我是用中文讲的。虽然我们讲解员平时也学习英语、日语,但是在接待中,我是代表国家,不准用英语讲解。那天的翻译是中央派来的。

  1976年,我是农讲所接待班的班长。以往,遇有重要人物参观,领导一般要开会研究决定由谁来负责接待。尼克松来参观,领导提前三四天就通知我负责这次讲解任务。领导要我找资料,了解美国的政治、经济状况,还要我把刊登尼克松在北京访问时和一位售货员交谈情况的报纸,找来看看。虽然我早把讲解词背得滚瓜烂熟了,但在制定接待计划中,领导还安排了农讲所两位研究党史的资深编辑跟随我左右。万一尼克松问问题,我答不上来,他们可以马上补充。

  尼克松到农讲所参观,保卫工作也做得很严密。在他来之前,很多随从人员到展场检查,铺设线路。那时,农讲所没有张贴政治标语。我们接待班平时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要搞好接待室每天的卫生,备好茶水。如果有重要外宾来,还要准备香烟和汽水。因为这次尼克松参观是礼仪性的安排,就没有准备这些。上级还通知我,这次接待的讲解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到一个小时内。外宾感兴趣的就多讲,不感兴趣的,就少讲。

  尼克松说我唱得好

  尼克松没有到接待室,就直接到展场参观。从毛主席办公室开始,我向他介绍当年毛主席从湖南带来的两个书箱、毛主席睡过的床……尼克松夫妇听得很认真,一一点头。

  说真的,之前我接待过各种各样的国内外来宾,一般不会很紧张。但是这次不同,和尼克松夫妇一起来的,不但有中央陪同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姚连蔚,中国驻美国联络处主任黄镇,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广州市革命委员会主任焦林义等省市有关方面领导。在尼克松身边,还有好多中外记者、摄影师,闪光灯晃晃闪闪的,有的记者还把话筒伸到尼克松面前。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场面,我说话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但脑筋绷得紧紧的,心里可紧张了!(旁白:说到这,王小芸还笑着,双手捏着脸颊上的肉)。

  随后尼克松参观了教员办公室、值班室、图书室,再转到展室。这儿过去是学员宿舍,墙上挂着一幅周恩来在黄埔军校的照片。当尼克松听到我介绍周总理曾是农讲所的军事教员、时任黄埔军校教员时,他面对着周总理的照片,很有感情地对我说:“我对前总理周恩来很崇敬,今天能到他早年工作过的地方参观,十分高兴。”我回答他:“是的,他是这里的军事教员,当时的学生对他很尊敬。”

  接着,参观课堂的时候,尼克松听我介绍当年农讲所的学员在这里学习,还要学唱革命歌曲,就指着张贴在黑板旁边的歌曲,要我唱一首。我唱的是《国民革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旁白:王小芸兴奋地唱起这首《国民革命歌》,歌曲的旋律原来是《两只老虎》)尼克松觉得很有趣,说我唱得好,还连声说“很有意思,很有意思”。

  在参观完学院饭堂和教官值班室后,有记者提出宾主合影留念,就有了现在这张照片(见大图)。

  尼克松一发问领导就紧张

  参观完毕了,尼克松一行向西边侧门走去。在台阶上他停住脚步,问我:“你对历史这么了解,你是否大学毕业?”我回答:“没有。高中毕业后,由于工作需要分配到这里。”

  接着,他又问我:“当年学员在艰苦的情况下坚持学习,你们能像他们那样坚强吗?”

  我们接待班的讲解员平时还要学简单的英语,我听懂了尼克松的问题,但我没想过他会问这个问题,一下子答不上来,好紧张啊!我看到陪同的领导听了尼克松的问题,表情也很紧张。

  好在我们平时有训练,答不上来的时候先答第一句。我就先说了一句:“现在条件好了。”翻译给他译成英文,我就赶紧想后面如何回答。我接着说:“作为我们,更应该利用现在的条件,加倍地学习。”答完了,我看了一眼焦林义书记,他点点头表示满意。大家都松了一口气。

  尼克松走到门口时,还问我:“你们现在的生活怎么样?”我说:“现在的生活比过去有改善。”尼克松感慨地说了一句:“生活太好,容易使人意志薄弱。”我没有接他的话。领导对讲解员培训有要求:不能说多,怕出问题。

  路人争看美国前总统

  上午11点多,尼克松走到停车场,上车前,他看到了农讲所马路对面有个菜市场,就提出说:“我能不能到对面看看?”我看到陪同的领导表情有点紧张,就答了一句:都准备好了。

  其实,上午参观团到来之前,我到对面的德政路菜市场转过一圈。看到市场里的鱼活蹦乱跳的,肉菜也很丰富,我就知道上级事先通知了周边单位配合好这次接待。

  陪同领导同意尼克松的要求。但是,尼克松一行人的车子从停车场驶到马路上时,走不动了,因为马路上的群众都拥过来了,挤着要看这位美国前总统。这些群众可不是有组织地过来欢迎尼克松的。他们看到停车场里有插着中国和美国国旗的“红旗”轿车,就知道有重要来宾来了。

  楼顶上、马路上都挤满了人。有些人还很大声地用白话说:“这是尼克松啊!”这么热闹的欢迎场面,自农讲所开馆以来,还是第一次。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尼克松一见到这么热闹的场面,马上走到人群中去,转过身,让摄影师拍下广州群众热烈欢迎他的场面。

  尼克松一行上车离开后,农讲所全体接待人员开会做了总结,并把尼克松这次参观做了记录整理。

  1976年是个分界线

  1976年是个分界线。农讲所是毛主席早年工作过的地方,1976年前,外宾来广州参观,上级一般会安排参观农讲所;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接待方向有了改变,外宾提出参观农讲所,上级才组织我们接待。

  1970年,农讲所从60个讲解员中挑出10个,专门负责接待国内外重要来宾。当时能被挑选到革命圣地工作的人员,出身要根正苗红,平时要我们背党史考试,还要我们学英语,每周有五天早上练唱歌。日本人来了我们唱日语歌,美国人来了我们唱英语歌。我们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唱《敬爱的毛主席》,就是《BelovedChairmanMao》。

  对外宾的接待词也有要求,比如15分钟的讲解,你带他走一圈就行了。但是如果有人专门来学习,比如日本来的外宾,他问你:“中国的农民很穷,但是日本的农民很富,那日本的革命也能靠农民吗?”这些问题就很难回答。对此,老师有教导,政治上的问题,不清楚的不要明确回答,或者你说时间长了记不清楚了。陪同的能答就答,不能答就算了。那个日本人提的问题,我就只能讲我们中国的情况啊。我说:“中国是一个农民占80%人口的国家,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农民。”

  可能是因为我随机应变的能力比较强,对外宾的回答比较圆满,所以领导让我当接待班的班长。1981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了,我调离了农讲所,进入商贸系统工作。

  讲述人:王小芸

  年龄:57岁

  简介:1949年生,祖籍山西潞城县。1968年起,在广州毛泽东早年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任讲解员,后担任接待班班长。

  本版记录人:本报记者许黎娜实习生刘淑芬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许冰实习生程永强(资料图片除外)

  图:

  1976年2月28日,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参观农讲所,王小芸(右六)为他作讲解。

  资料图片

  1976年是个分界线。农讲所是毛主席早年工作过的地方,1976年前,外宾来广州参观,上级一般会安排参观农讲所;1976年“四人帮”倒台后,外宾提出参观农讲所,上级才组织我们接待。——王小芸

  1976年2月28日,尼克松夫妇参观广州市郊区人和人民公社农机修造厂。

  资料图片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