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学者愿做“大众情人”是件好事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9:36 浙江在线

  长期从事文学、艺术、历史学等学科研究的厦门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易中天可能没想到,凭着在央视做“品三国”节目,他竟成为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人气最旺的主讲人之一,并迅速走红。在被“易迷”们狂热追捧的同时,他也受到学界和传媒的指责。对此,易中天回答是:我的初衷就是想做一个亲近民众的学者,没想到竟成了“大众情人”了。

  近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人文学者走出实验室和书斋,来到公众之中,直接面向

大众传授人文科学知识。这种做法在得到公众热烈欢迎的同时,也引发了争论。在有些人眼里,知识分子只能在书斋或实验室中埋头研究学问,而不该抛头露面来到公众之中。但笔者认为,在现代社会,像易中天这样的学者不是太多,而是实在太少。我国知识分子做研究趋向专业化、书斋化、实验室化,公共领域长期缺少他们的声音。这直接导致文艺明星大行其道,他们把公众的生活导向了一个虚幻的、缺乏理性的图景之中。而学者们凭自己深厚的理论积蕴、丰富的学科知识等能发出理性的、批判性的声音,往往能帮助公众回到真实中来,冷静地思考一些问题,增加他们对社会和现实的反思能力。这就需要更多“易中天”式的学者从书斋中走出来亲近民众。说得俗一点,就是甘于做民众的“大众情人”。事实证明,这样的知识分子,不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都会受到公众的欢迎。不仅人文学者如此,科学家也一样。据媒体报道,“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各地演讲时都会受到听众的“追捧”;而王选院士也是很多大学生们心中的偶像……可见,走出书斋和实验室的学者们的确是大受欢迎。

  社会需要学者们的声音,要求学者主动融入公众之中。广博的学术在与人隔绝的书斋或者实验室中是培育不起来的,它应该源于更广博的公共关怀和人文关怀。“一个离开了自己的专业领域就无话可说的知识分子是狭隘的;同理,对人类的根本问题以及当下的境遇完全不置一辞的学术是闭塞的。”当一个人文学者对所处时代的生存事实失去了热情,对身边的事物视若无睹,其学术存在的合法性也是值得怀疑的。所以,不论是从社会公众角度来说,还是学者自身发展来看,需要有一些学者走出书斋,到公众领域摇旗呐喊。面对公众,学者们不是对自己渊博的知识的炫耀,更多的是以一种科学的态度,以自己的理论和常识,教会人们运用理性和清醒来看待各种社会现象,来面对人生的种种境遇。如果通过这样的方式“传道授业解惑”,学者们还能“名利双收”又何必对他们频加指责呢?这将促使更多的学者走向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毕竟,我们的社会很需要成为民众“大众情人”的“易中天”式的学者!


作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