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侨英:因工业而起 因工业而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09:56 海峡网-厦门日报

  走进镇街大型系列报道

  “我们侨英,工业是最具代表性的。侨英因工业而起,也因工业而兴。2005年,我们街道的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个亿,这一数字在集美区排第一位,在全市镇街中恐怕也不多见。”谈起侨英街道,党工委书记石扬眉飞色舞。

  先有工业,后有侨英

  2001年5月16日,侨英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设立侨英街道办事处,是推进集美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的一项重大举措。集美北部工业区经过近10年的开发建设,城区已经形成。在该区域设立侨英街道办,既是该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又符合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意愿。

  街道的设立,加强了城乡之间的经济联系,加快了北部新区及周边的开发建设,加强了政府对该地区的协调、管理和服务;同时进一步完善了北部新区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改善了投资环境,促进了招商引资工作,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解决农转非后闲置劳动力的出路问题。

  侨英街道成立后,一直在集美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梧桐种下,凤凰飞来

  集美北部工业区,是集美台商投资区的主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470多家企业入驻,工业产值去年达到了100亿元。这些入驻的企业中,台资企业占了50%左右。工业区内的企业大多数为高科技企业,如TDK电子、林德气体、虹鹭钨钼、金鹭特种金属、宏发电声等,其中TDK电子去年的产值达到了30多亿元。

  自2001年—2005年,侨英街道的招商引资,连续保持10亿元人民币以上的规模,始终占据集美区的半壁江山,所有指标均排名第一。2003年12亿多元;2004年14.7亿元;2005年11亿多元。

  工业的蓬勃发展,使得侨英街道财政充裕,内无欠款,外无欠债,被市委农办、市信用联社评为“信用街道”。这一荣誉,全市各街镇很少,可见含金量之高。

  配套完善,企业称道

  集美北部工业区之所以有如此好的“吸附效应”,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其配套设施的完善。通常而言,我们讲到工业区,会提到所谓的“三通一平”,指供电、供水、道路和地面平整。但在此地,早已扩展到“七通一平”了。据石扬介绍,工业区还做到了排污、排水、煤气管道、通信等“四通”,并有金融机构入驻。

  除了硬件设施,工业区的软件设施更值得称道。该工业区以电子、机械、纺织等为引进的重点,是该区的支柱产业。有客户开玩笑说:“偌大的工业区里,看不到一根烟囱。”该工业区在全市各开发区中,率先通过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目前,一个生态型、环保型和科技型的现代化新型工业区已基本形成。

  由于最具活力、基础设施最为完善,目前该辖区内的工业用地已全部招商引资完毕,没有一块闲置了。不少外商来到此地,了解了工业区的情况后,深感遗憾:这么好的地方,自己怎么没有早点来呢?

  “无地招商”,财源滚滚

  面对集美经济的快速发展,决策层却感到一种危机,已经达到相当规模的区域经济,其传统产业还有多大的发展空间?经济增长的矛盾依然突出,用电、用工等要素的制约,优势产业正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侨英街道从传统工业与现代工业着手,探索出了一系列新路子。一是培育新兴产业,使区域经济从传统产业向高新产业转移和集聚,以获得新一轮发展的产业空间,抓住岛内工业外移的时机,主动承接、趁势发展机械制造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循环经济等新兴产业。

  二是转型传统产业,引导企业利用自身的品牌优势和市场网络营销优势,或组建松散型产销联合体,或委托加工生产,或通过资产重组扩大规模,实现名牌产品的低成本快速扩张,加快优良资产向名牌产品、名牌企业集中。

  考虑到工业用地越来越短缺,侨英街道更好地运用价格杠杆,节约每一寸土地,提高投资强度,引导企业提高土地利用率,盘活存量土地;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值;实行“无地招商”模式,即在原有企业规模土地增长为零的基础上,增资扩产,以推动工业经济的发展。

  

侨英: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

  侨英因集美北部工业区而崛起。图为金鹭特种合金生产线一角。

  

侨英: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

  位于侨英的嘉庚体育馆是集美文教区一大亮点。

  

侨英: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

  兑山社区安置房。

  

侨英: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

  林德气体工厂。

  

侨英: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

  集美北部工业区已产生聚集效应。

  

侨英: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

  工业厂房,生态环保。

  

侨英: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

  华侨大学集美校区。

  

侨英:因工业而起因工业而兴

  集体项目叶厝综合楼给侨英失地居民带来希望。

  链接:

  侨英名片

  [热点聚焦]集美极具潜力新城区

  [记者手记]集美 台商投资的热土

  [微型调查]多管齐下解失地居民之忧

  本版文/本报记者 杨继祥 通讯员 王进法

  本版图/本报记者 陈立新 姚凡 通讯员 王文津

  (来源:厦门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