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领导讲话是执法依据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0:16 南方网
  中国青年报网络版 周恒祥

  如果像王小丫那样提出一个很开心的问题:有关执法依据的选择题,你会选择哪一个?1、法律法规;2、会议纪要;3、领导讲话。估计很多人会自然而然地选择1,而不会选择2或3。但是,生活中就有这样的例子,为王小丫的开心词典节目提供了一个很开心的题目。

  据5月10日《法制日报》的报道,吉林省政府法制办公室近日通报指出,2005年吉林

省法制办共收到规章、规范性文件194件,经审查,发现23件“红头文件”存在问题,内容违法现象仍比较突出。甚至出现了以会议纪要、讲话等非规范性文件作为执法依据的现象。

  以领导讲话作为执法依据,令人奇怪。而事实上,这样做的又何止一个地方。为什么将领导讲话作为执法依据呢?一是领导讲话在本地比法律法规和中央文件要大,更具有权威性。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就是这个道理。二是领导讲话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简单明了,通俗易懂,让你少收多少钱,多收多少钱,干什么,不能干什么,都讲得明白易懂,不像一些法律法规那样,还得研究半天。三是土政策的需要。一些地方在执行政策时,想打擦边球,上级政策、法律法规对本地没有利的,就想剑走偏锋,把政策据为己有,搞成对自己有利的。但是,要想打擦边球就得下发红头文件,而这样一来,就等于跟上面、跟法律、法规唱对台戏,怎么办?领导的讲话最可行。于是,在领导讲话的遮掩下,一些不好公开的土政策得以变通执行。上边来检查,根本就没有白纸黑字的证据。

  实际上,领导讲话不属于规范性文件,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不具有普遍约束力,不能将其作为执行依据;会议纪要不属于规范性文件,且未向社会公布,因此不具有执行效力。这应该是一种常识。

  固然,领导讲话是严肃的,也是有出处的,它的出处应该是国家政策法规。但是,一些领导的讲话根本就没有相关文件作为依据,所以,这样的领导讲话,只能在小范围内传达。它只对一个地方有利,而对大局没有好处;它只对小团体有利,而对国家和集体没有好处;它只对一些好看的政绩工程有利,而对民心工程没有好处。

  以领导讲话作为执法依据,被一些地方作为行政执行的灵活方法,很有市场。比如有的地方对娱乐场所的常规检查,领导在会上说了,不许公安检查,但是无法正式发文件;有的对外商来投资的优惠政策,是一路绿灯,不许检查,也是无法发文件;等等。这些规定,你到哪里去找出处呢?但在实际工作中,作为依法办事的有关部门,你敢不执行么?想掉乌纱帽是不?想找领导批评是不?这似乎已经是一种“潜规则”了。如果你违反了这个“潜规则”,就要闹出笑话。前不久,有几个地方对喝地方酒、买地方制造的车,下发了红头文件,弄得很是被动。在以领导讲话作为执法依据的聪明者看来,这样做是很愚蠢的,哪能公开发文件呢?这不是给自己找事儿的么?

  领导讲话作为执法依据,挑战的是法律法规的严谨和严肃,削弱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损害了国家和群众的利益。现在,吉林已经发出通报,不能以会议纪要、讲话等非规范性文件作为执法依据,这份通报毕竟禁止了一些有损于法律法规的行为,我们距离法治社会也就更进了一步。(编辑:付刚)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