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新闻记者上课想到余秋雨的感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0:56 浙江在线

  中国人民大学逸夫会议中心报告厅内座无虚席,不时传来阵阵掌声。新闻战线“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巡讲团12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首场演讲。与会师生表示,新闻界专家学者和优秀新闻记者走进高校,与新闻院系师生面对面交流,是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相结合、新闻教学与采编实际相结合的新颖形式,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真正“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益尝试,希望这种讲演活动能经常举办。(5月13日东方网)

  笔者认为,让优秀新闻记者走上高校课堂值得提倡,不仅可以帮助高校师生弘扬新闻职业精神,恪守新闻职业道德,提高新闻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应该让他们了解和熟悉社会知识和一些来源于实践的生动教案,对提高大学生的“间接阅历”、让所学书本知识与社会相衔接大有好处。此前,华中科技大学博士生导师赵振宇教授说:“新闻学博士连最常见最简短的消息、通讯、言论都不会写,我认为是不合格的毕业生。”当风尘仆仆、从新闻采编第一线走进课堂的记者们为大学生们带来一个个传奇般鲜活的事例时,新闻学博士还会写不出小评论?

  由此想到前几天余秋雨先生在央视青歌大赛为歌手作点评时的一番感慨。面对一道题目中出现孟浩然诗句:“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时,秋雨先生说,打开窗子就能看到一片绿油油菜地,端起酒杯热议的是农事,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情景啊!可惜这是多么遥远的事情,我和我的学生都达不到这样境界啊!笔者还看到了一篇博客说,大学老师在讲解“把酒话桑麻”时,语焉不详,具体说不出“麻”为何物,只好就敷衍说它是“麻袋的原材料经济作物”。而经过考证,“麻”即大麻,粗大麻衣称为布衣。诸葛亮未出茅庐的之时,自称“臣本布衣”,古代的大麻主要用途还不是禁止种植的毒品之源。的确,这些知识在书本一般没有现成的解释可以直接引用,需要深入社会实践去了解、搜集与探索。

  这里笔者要为秋雨先生说几句公道话。秋雨先生之所以从一个学者成为公认的“文化名人”,不仅是因为他博学,更多的得益于对于社会实践的尊重,他对于艺术与知识的点评无不折射出一种理性、智慧与创新的光芒,就连此间写评论反对他的人也承认“为他的书掏钱很慷慨”。凤凰卫视曾为秋雨先生主持的节目做了一则广告,广告语是:“在文化面前谁也不能做老师”!当然,要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需要有一个对文化认知过程,特别是对于文化的实践性、动态性和关联性的认知。而一些人以读错一个字来苛求秋雨先生,显然是小题大做,缺乏最起码的宽容。秋雨先生以“莘莘学子”为例,对于写作尽量不用或少用成语的提醒,是有益的,善意的,却被一些人指责为“麻辣之语”,而高呼让他“下课”,这种浅薄的“民意”与氛围只能让学生们回到“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的年代了!

  当新闻记者走上讲坛,当余秋雨的感慨引起共鸣,当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呼吁改革应试教育模式为时,我们应该知道文化所要传承的不仅仅是书本上那点东西,包括青少年在内的每一个人,要熟悉最起码的社会常识,提升自己的文化品位,就得摆脱急功近利的思维,学会尊重社会实践,从中汲取养分。笔者突然有一个想法:其实,那些回答不出莫扎特故乡的原生态歌手何尝不可以走上讲坛,成为别具特色的本民族文化的老师?


作者: 梁江涛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