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改变“数字出官”需革新干部任用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1:25 南方报业网

  南方论坛

  本报评论员

  在全国的“十一五”规划中,年均经济增长率预期目标为7.5%。而在内地31个省市公布的“十一五”规划中,预期平均GDP增速是10.1%,最高的达13%,最低为8.5%,普遍

超过中央提出的总目标1-2个百分点甚至更高。国家发改委在《关于请各地区科学确定本地区“十一五”时期经济发展速度的通知》中指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地方政府没有正确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涵和要求,存在误解”。

  说到底,就是“数字出官”的旧有干部考核思维在作祟。我们习惯了以GDP为指标的政绩观,这一政绩观的背后又是经济发展至上观。为了完成经济发展的高指标,可以牺牲掉环境,“先污染后治理”;也可以牺牲农民土地换投资,在某些地方,居然挂出了“谁与招商引资过不去,就是与××政府过不去”的标语;当然更可以牺牲掉政府的公信力,既然数字可以造假,又有什么不能造假呢?只要能换来官位的升迁,权力所能掌控的资源都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运作。千年以来的“官本位”思想依然在官场具有相当大的市场,并且这种思想已经从官场渗透到民间,使得整个社会的话语体系对公权力具有顶礼膜拜的倾向。

  而“官本位”思想在社会层面的巩固,实质上就是“民本”思想在社会层面的消解。人民的幸福被置于一旁,官员的升迁被高高举起,这种不正常的官场哲学自然会导致“数字出官”现象的泛滥。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经济形势研究室主任王小广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表示:“各地的‘十一五’经济增长规划指标,其实就是一个计划泡沫。”

  “计划泡沫”的存在,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上世纪50年代的“大跃进”、“浮夸风”就是计划泡沫的老典型,在那段荒唐的岁月里,各地官员们争相大放卫星,“亩产万斤”、“亩产十万斤”的谎话说起来眼睛也不眨上一眨,可受害的最终还是百姓。殷鉴不远,历史已然过去了数十年,可反思不能止于历史,否则,历史不会排除在相同的地方一次又一次地重复上演。

  “十一五”规划是以“规划”代替了“计划”,一字之差,反映了公共治理理念的变化。规划不是像过去那样靠指令性指标,靠分钱、分物、分项目实施的老式计划,而是通过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机制来提升经济,来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化。也就是说,“十一五”规划要通过制度进步来实现经济转型和社会前进。这就对干部任用提出了新的要求,经济发展只是政绩的一方面,社会发展和政治发展也是政绩的重要内容。

  单纯的数字观和单纯的经济观已经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形势了。当前,我们正处于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期,多年来因制度不公和诸多原因而淤积下来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固然“发展中出现的矛盾要在发展中去解决”,但这个“发展”一定是科学的发展,是整个社会层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经济进步,社会滞后。社会建设跟不上经济建设的发展,那么经济建设的成果就难以被社会所分享,最终导致经济发展出现难以缓和的深层次矛盾,并传递到社会层面,致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所以干部的任用如果规避社会现实,报喜不报忧,公共治理的思路就会出现较大的问题,影响到社会的长期发展和执政地位的巩固。

  这就要求我们要革新干部任用观,以社会长期发展的眼光来衡量,而不是以简单的数字来比较。否则,数字吹嘘得再高,人民却感受不到数字之下的幸福,终究是靠不住的。而要想“利为民所谋”,让人民对干部任用具有决定权,才是最为有效的方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