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中国古老的传统手工造纸术濒临失传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1:54 新华网

  新华网成都5月16日电(记者苑坚白洁)“如果再不对传统手工造纸这一古老的技术加以保护,我们的后代就只能去博物馆回忆这一伟大发明了。”四川省夹江县文物管理所周杰华所长忧心忡忡地说。

  周杰华说:“我们已将夹江手工造纸术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这一技艺已列入正在公示的国家文化部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周杰华所说的夹江手工造纸术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虽然夹江县目前仍有上千个家庭作坊在造纸,但由于工业化因素的渗透和市场竞争的压力,工序大为减少,仅有四五家作坊还能够依照中国传统工序的15个环节、72道工序造纸。

  夹江手工造纸始于唐朝,明清时达到最兴盛时期,该县的纸产量占到了全国的30%以上。清代康熙皇帝还将夹江纸定为“文闱卷纸”和“宫廷用纸”,使夹江纸名声雀起,每年都要送往京城作为科举考试和皇宫御用。同时,全国各地的商人云集夹江,争相采购夹江纸品。

  “上世纪30年代,夹江有5000多个家庭作坊在从事手工造纸,从业人员超过4万人,年产纸量超过8000吨。”周杰华说,“前些年夹江的手工造纸从业者达到8万人,但后来的工业化生产使夹江手工造纸规模萎缩。现在,夹江造纸主要集中在马村乡,全乡有7个村在从事手工造纸,从业者近7500人。现在全国书画用纸的60%是夹江生产的。”

  记者在马村乡方沟村参观了夹江县手工造纸规模最大的一家作坊。这家名为“华艺纸业”的作坊是一家小公司,年产值约200万元,仅有20多个工人,创办者许安付是方沟村村民。许安付告诉记者,为了节省时间、提高质量和竞争需要,他们把72道工序大大减化了,现在工序只有20多道。

  “传统的72道工序生产的周期要半年,光两次蒸煮就要7天7夜,现用我们用高压强碱,还把两次蒸煮合为一道。不过,这样生产出来的纸就不如传统纸张了。”许安付说。

  “除了工序上的简化,由于时代的变迁,夹江造纸还面临着原料缺乏、人才断档、环境污染等问题。”周杰华说。

  夹江前些年有数万亩适于造纸的白夹竹和水竹,而今成片的竹林已很少了,现在只能用慈竹,有的原料需要从外地甚至千里之外的云南省运来。另外,由于手工制作技艺工序多,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等原因,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一行业。

  据介绍,目前夹江县正在计划重建一部分不以赢利为目的、完全按照传统技艺生产的手工作坊。当地村民杨占尧已投资10万元开始恢复72道工序的古法造纸。(完)

  相关报道: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