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丰富人生不应被选择性焦虑困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2:03 大洋网-广州日报

  

丰富人生不应被选择性焦虑困扰

  本报评论员 闻过

  小学招生、初中招生、中考、高考,最近一段时间,这些事情都集中到一块来了。如果哪家孩子,正好赶上升学,可能很长一段时间,都绕不开上哪所学校、学什么专业等问

题。各类招生咨询会上,狂风烈日下,挤满了孩子,更忙坏了家长。

  最近这几年的招生季节,这样的情形都会周期性地上演。咨询会上,家长和孩子一张张焦灼的、渴盼的、迷茫的脸,透露出几许人生的无奈:如果上不了好初中,就上不了好高中;上不了好高中,就可能与好大学无缘。甚至,上好大学还不行,不能被好专业录取也是白搭。

  看看各所学校的招生简章和自我介绍,高中侧重于高三毕业生升重点本科率,大学突出的是某专业的就业率。而咨询会上,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如何考取,如何避免报考志愿的失误。对此,我们难免也会产生迷惑:原本丰富的人生,真的就这样被简化成为一条基本路径?教育的目的,难道就是围绕学生将来能够找一份好工作这一前提?为了让孩子多学点知识,学校和家长,剥夺了多少本来属于孩子的快乐?

  咨询会上忙碌的身影,也折射出我们时代普遍存在的选择性焦虑。似乎无限多的可能性,加大了选择的艰难;而因为目标的过分单一——好学校、好专业等等——又加大了选择的风险性。两者交织在一起,增添了选择的焦虑性。如果没有合适的理由,又有哪个家长敢冒风险,把选择大权交给孩子,而不陪着孩子参加招生咨询会呢?

  一个开放的社会,应该容许人们在年轻时候多多尝试失败,而不能把未来完全寄托于某一次、两次的选择上。——没有考上好高中,并不意味着好大学的大门就此向你封闭;没有读到好大学好专业,也不等于好工作就与你无缘。不知道学校教育是否把这份人生应有信念,灌输给每个孩子?“在抚育儿童或少年时,我们应该本着什么样的目的?我们应该期望他们获得什么样的成就、人格、理智或其他什么东西。”英国分析派教育哲学代表人物约翰·怀特这段话,值得教师和家长三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