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妈妈去了,留下八双明亮的眼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5:08 金羊网-羊城晚报

  央视《道德观察》栏目

  羊城晚报要闻部 新闻联动

  2005年9月17日7时,深圳眼科医院的眼科医学博士姚晓明一夜未眠,他刚与两个弟弟一起看着妈妈永远地闭上了眼睛。悲痛中的姚晓明没有马上料理妈妈的后事,而是给一位

同事打电话,委托他来摘取妈妈的眼球———这位伟大的母亲立下了一个遗嘱:要儿子亲自摘取她的角膜或眼球,并把取下的角膜移植到病人眼里。

  姚晓明的妈妈为什么会立下这样少见的遗嘱?对妈妈十分孝顺的姚晓明又会怎么做呢?

  2005年9月21日,姚晓明三兄弟在亲友的帮助下,把妈妈的骨灰安葬在深圳郊区的一棵“光明树”下。这里安息着深圳市所有的捐献角膜者,他们用无限的光明延续着有限的生命,丁剑芬是第70位。

  在母亲的墓前,姚晓明脸上没有悲伤,只有宁静与平和。他轻轻地说:“妈妈,我完成您的心愿了,您听到我的声音了吗?您高兴吗?没关系,就算您听不到,也会看到的。我知道您一直在注视着我们,注视这世间的一切一切。”姚晓明俯在墓前,好像依偎在母亲肩头轻声低语,在场的所有人都潸然泪下。姚晓明用妈妈的角膜救助了八个病人,这是目前国内角膜移植的最高利用率。

  

妈妈去了,留下八双明亮的眼睛

  图:姚晓明亲自为病患移植妈妈的角膜

  1儿子为眼角膜捐献四处奔走,母亲悄悄劝老友捐出眼角膜

   面对全体市民留下“捐眼”遗愿

  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常为缺少角膜资源感到苦恼的眼科医学博士姚晓明,开始做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劝说危重病人捐献眼角膜给眼病患者。由于中国人传统的固执观念是人死要留全尸,所以劝捐初期,响应者寥寥无几,姚晓明甚至常常遭到捐献人家属的责难和误解。为了让更多的患者重见光明,姚晓明以身作则地在随身卡片上写道:一旦我出现意外,自愿捐献自己的眼角膜。

  1999年6月13日,来自湖南的大学女教师向春梅第一个捐出其眼角膜,引起很大反响,这启发姚晓明建一个眼库的想法。眼库建设项目于2000年元旦正式启动。这个开创性工作的最大困难仍是角膜资源。2000年6月的一天,姚晓明突然接到一个老人的电话,说其老伴即将去世,请他去准备摘取其眼角膜。事后姚晓明方知:捐献者生前是妈妈的朋友,她是接受了妈妈的建议。

  姚晓明的妈妈丁剑芬生前在一家企业的医务室工作。得知儿子筹建眼库的事后,常帮儿子做劝捐员。

  深圳电视台把捐献角膜作为一个话题,邀请姚晓明与观众一起讨论。让姚晓明深感意外的是,他竟然在观众席上看到了妈妈,近70岁的她当着姚晓明和众人的面,留下了死后献出角膜,助需要者重见光明的遗愿。

  2儿子被亲戚误解“作秀”,母亲撑着病体打电话解释

   立遗嘱“到时让小明来做这事”

  2004年4月,丁剑芬因乙腺肿瘤扩散动手术的前夜,在遗嘱中写下:死后将角膜捐献给盲人,供他们重见光明。还特意嘱托:到时让小明来做这事。这份遗嘱给了姚晓明极大的震撼。同时,丁剑芬的遗嘱引起亲友的一些反对,有个亲戚责怪姚晓明道:你就别搞这些事了,人家也不缺你妈这两个角膜。言下之意是姚晓明想出什么风头,拿母亲做秀。甚至社会上也有一些言论,说姚晓明不孝。丁剑芬不愿儿子背上这样的罪名,她在身体状况较好的时候给亲戚打电话为儿子开脱。

  经过手术和多次化疗后,2005年8月26日,丁剑芬自觉将不久于人世,即与深圳红十字签下捐献角膜协议书,还问了姚晓明一个非常专业的医学问题:人死后为什么摘取整个眼球比单取眼角膜要利于移植呢?姚晓明答:若取角膜的环境不符合无菌手术要求,角膜就容易污染,移植到病人眼里后,会引起眼内病变;和眼球一起取下,有利于转到眼库后作进一步处理。妈妈接着问儿子:一个人的眼球最多能救治几个病人?姚晓明说:可能十个左右。丁剑芬老人做出最后决定:死后让儿子取走她的两个眼球,而不是只取两片小小的角膜。

  3儿子想陪妈妈走完最后一程,母亲忍痛要他去给别人治病

  最后时刻儿子在为别人求光明

  虽然姚晓明支持母亲捐献角膜,但要亲自摘取妈妈的眼球,还是让他犹豫了。中国有句古话:医生不治亲人病。更何况是摘取自己妈妈的眼睛!姚晓明决定委托他的同事元凤波来完成妈妈遗愿的第一步———摘取妈妈的眼睛;他完成第二步:把妈妈的角膜移植给眼病患者。

  丁剑芬老人在静静地等待最后时刻的来临:她已经很难进食,癌细胞扩散到全身,要靠吗啡才能止疼,她每天最大的幸福就是姚晓明下班后来陪她。可有一天,一个陌生女子的出现,给她最后的幸福增添了几许悲壮。

  这女子叫林桃,是深圳国际狮子会“光明行”的组织者之一,该会多次组织深圳的眼科医生,到一些贫穷落后的地方去给人做白内障手术,姚晓明是他们在几个月前就约定的专家,有一百多名白内障患者在等着他去做手术。那几天正好是林桃和姚晓明定的启程时间。林桃几乎不忍心让姚晓明跟她去参加“光明行”的活动,可是她又不能不把姚晓明带走,在她陷入两难境地无法抉择之时,丁剑芬却主动让姚晓明去。

  在丁剑芬老人生命的最后时刻,姚晓明参加了三次“光明行”活动。9月16日,姚晓明刚从甘肃参加“光明行”活动回来,妈妈就生命垂危。姚晓明一边把妈妈送到医院抢救,一边拨通了元凤波的电话,同时还告诉护士:马上通知需要角膜移植的那6个病人,尽快做好角膜移植的术前准备。按医学规定,在病人去世后6到12小时内必须摘去眼球或角膜,越早摘取,尸体中的病菌对眼球的侵害越少。

  

妈妈去了,留下八双明亮的眼睛

  图:姚晓明陪伴妈妈的最后时光(资料图片)

  4不忍自己摘取妈妈眼球,同事流着泪手术半小时

   亲自为母亲装上义眼整理头发

  接到姚晓明的电话,元凤波第一时间赶到医院。上电梯时,他头皮还有点发麻,觉得这是一份生命不能承受之重。看到病房里的姚晓明及其弟弟、亲友皆一脸悲痛,元凤波觉得自己太残忍,甚至认为自己不该来。姚晓明抑制着悲痛安慰元凤波:你不要紧张、担心,准备开始手术吧。元凤波对丁剑芬的遗体三鞠躬后,颤抖着的手连手套都戴不上。姚晓明道:镇静,就像对待其他人一样。

  可毕竟躺在面前的是同事的妈妈,自己非常熟悉的丁阿姨。姚晓明帮元凤波戴上手套后,摆好器械、铺好手术巾准备动手术时,元凤波抖着手哭道:我干了这么多年,这是第一次面对一个熟悉的人。

  其他人不忍看这悲壮的场面出去了,姚晓明坚持留在病房里帮助元凤波,这使得元凤波更是紧张得头脑中一片茫然,不知该从哪里下第一刀。见此,姚晓明转身对着窗外默默流泪,让元凤波独自摘取妈妈的眼球。可过了几分钟,也没听到元凤波开口。姚晓明奇怪地转身一看:元凤波连一只眼球都还没取下。他又对元凤波安慰道:你冷静一点!又是几分钟过去了,元凤波稳定了情绪,迅速取出了丁剑芬老人的两只眼球,口罩已全被泪水和汗水湿透了。

  平时元凤波做此手术只需几分钟,这次却用了30多分钟。就在元凤波把取出的眼球放入保存罐里时,姚晓明再也抑制不住失声痛哭。姚晓明流着泪走上手术台,他要亲自为母亲整理遗容。他给母亲的两只黑洞洞的眼眶装上了义眼,然后仔细整理了妈妈的头发、面部、四肢、衣服,之后深情地俯在妈妈的脸上,亲吻了一下妈妈的额头,说:妈妈,你放心走吧,我和小元已完成了你的心愿。

  5带着悲痛亲自移植妈妈的角膜,妙龄女孩有了一双“新眼睛”

  通过显微镜与妈妈“四目相对”

  对姚晓明来说,摘取眼球只是完成了妈妈遗愿的第一步;第二步才最关键:要把妈妈的角膜成功地移植给眼病患者,让他们尽早见到光明。第一步委托了同事,第二步姚晓明想按照妈妈的遗愿亲自完成。

  一直沉浸在妈妈去世悲痛中的姚晓明,要用妈妈的角膜为病人做移植手术,这不仅是对他医术的挑战,更是对他的精神和心理的挑战。

  第一个接受丁剑芬眼角膜移植的,是江西27岁的患者曹均蓉,她12岁时患眼病几乎失明。当等了15年的曹均蓉听说终于有角膜了,兴奋得一夜未眠,翌日早早等着姚晓明来给她做手术。当姚晓明把曹均蓉病变的角膜取下,把妈妈的角膜植入后,通过显微镜看着妈妈的角膜,好像在与妈妈四目相对。

  曹均蓉格外珍惜她的“新眼睛”,觉得自己眼睛里有了丁妈妈的角膜,就与丁妈妈在身体上有了亲缘关系,而与姚晓明成了兄妹。她不但拥有了光明,还拥有了新生。

  此后三天,姚晓明又相继把妈妈的角膜分割移植给了5个患者,余下部分还可以救助一到两名眼病患者。在接受了妈妈角膜的患者中,最小的是个5岁的女孩,她甚至还不知道来自丁奶奶的那片角膜对她今后的人生意味着什么,可是光明却让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幸福和快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