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改校名与成名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6日18:00 光明网
郭振栋

  5月11日《北京晨报》报道,目前,高校改名已经成了时髦事。据统计,仅近10年内,通过教育部审批更名的大学就有近百所。高校的频频变脸,给考生填报志愿带来了很多不便,对此,多数家长和学生持反对意见。

  当前,学校改名堪称是“火爆”,诸多高校纷纷“变脸”,这使不少学生和家长面对着一个个陌生的校名一头雾水,无所适从。就总体而言,高校改名也并非是随随便便,主

要有三个方向:其一是由“低”到“高”,由学院变大学,虽然国家对大专、学院和大学都有一定的评定标准,但一些高校不顾自身条件,纷纷争抢大学这顶高帽子,想法设法把学院升为大学,系升为院,造成我国很多大学都快“没系了”;其二是由“冷”变“热”,由专业变综合,不少大学弃传统的包含“农、林、水、纺、矿”等“冷门”字眼的校名如蔽履,改头换面变为科技、理工、工商等“含金量”高的“时髦”招牌,而一些专业性的大学总试图使自身成为综合性大学;其三是由“小”变“大”,由地方变全国,一些实在变不成“国字号”的,不得已退而求其次,诸如东华、西华、南华、北华之类的校名纷纷登台亮相。

  校名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实力的体现,但却不是学校实力的唯一体现,校名和实力之间其实并没有必然的联系,正所谓“包子有肉不在褶上”。世界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建校两百多年来从未改过校名,却走出了1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声名显赫的麻省理工学院也未曾试图把学院改为大学。那些使用了几十年的校名,无疑积累沉淀了一种品牌资源,这种资源应该被珍惜和重视,而不应轻易的被抛弃。不提高办学质量、完善专业设置、加强师资配备,热衷于通过变脸来扯虎皮做大旗,这既是高校不自信的表现,更是一种崇拜虚荣、急功近利的不良心态在作怪。这种“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校名带有一定的欺骗性,是对考生的利益的损害。高校要发展进步靠的是自身勤奋扎实的努力,而不应热衷于更名换姓,更改校名并不是成就名校的终南捷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