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舞台艺术精品缘何频出广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6:09 光明网-光明日报

  

舞台艺术精品缘何频出广西
继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壮族舞剧《妈勒访天边》先后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后,桂剧《大儒还乡》又入选“2005—2006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30台初选剧目行列,广西因此成为全国少数几个连续获此殊荣的省份之一。舞台艺术精品缘何频出广西?

  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

  40多年前,广西彩调剧《刘三姐》就创造了“唱山歌,这边唱来那边和”的舞台艺术奇观。新时期如何将本土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经过深入的思考和探索,自治区党委、政府认为:舞台艺术精品集中反映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标志着艺术创作的高度和水准,是一种品牌。必须实施精品战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打造舞台艺术精品。

  为此,广西制定了《广西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实施方案》。2001年以来,自治区本级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的资金近4个亿,2003年还配套设立了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专项资金,每年200万元,从政策上保证了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的实施,激发了艺术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精品: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壮、瑶、苗、侗等11个少数民族在广西繁衍生息,创造了五彩缤纷的民族文化。民俗风情与民族生活,是广西舞台艺术的主要创作题材。

  民族音画《八桂大歌》用歌声和画面的完美组合,演绎和礼赞八桂大地上苗、瑶、侗、壮、京五个民族的劳动和爱情。民族舞剧《妈勒访天边》源于壮族民间传说,讲述一位美丽的孕妇带着对光明和幸福的渴望,去天边寻找太阳的故事。新版大型歌舞剧《刘三姐》以爱情为主线,表现了刘三姐不畏权贵、追求自由和为尊严而抗争的个性,体现了壮族少女特有的灵性和纯洁。此外,《瓦氏夫人》、《漓江诗情》、《壮族大歌》……无不从诞生起,便烙上了每一种民族文化所特有的条形码,体现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

  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这才是舞台艺术精品的真正魅力。《八桂大歌》采用了民族音画的形式,以民歌为结构主干,伴以民族乐器,着以民族服饰,动以民族舞蹈,充分展示了苗、瑶、侗、壮、京五个少数民族的“音”容“画”貌,而音乐是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的,是一种时尚语言,无须太多对白,总能让人心领神会。有人这样诠释《八桂大歌》的魅力:只要你睁开眼睛细细去感受,就会被我们民族呈现出来的文化力量深深折服。

  《妈勒访天边》则体现了舞蹈组合的包容性,古典、民间、现代、芭蕾熔为一炉,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强烈的现代感,同时通过内涵丰富的音乐、美轮美奂的服装、不拘一格的舞美灯光,给人以强烈视觉冲击,让人自然领会到隐含在其中的勇往直前、不屈不挠的精神。著名舞蹈评论家史大理这样评价:《妈勒访天边》是我国舞剧创作的一个里程碑,堪称新世纪舞剧创作的标杆!

  广西的舞台艺术精品感动和征服了许许多多的人。在广州黄花岗剧院演出《妈勒访天边》时,因设备问题演出被迫中断近一小时,可绝大部分观众没有退场。一位无锡观众观看演出时,眼泪夺眶而出,她说:“太感人了,寻日的母亲渐渐老去,又把渴望光明的灵魂留给儿子……”舞台艺术精品的最高境界就是这样: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动人、影响人。

  精品的生命力源于艺术的创新实践

  呈现在《八桂大歌》舞台上的20多首歌词,是从广西12位一流词作家创作的200多首歌词中筛选出来,此后又屡经修改。这种尊重艺术,踏破铁鞋寻根求艺的精神,感动了解放军总政歌舞团团长张继钢来执导该剧,方鸣和杜鸣两位著名军旅作曲家、国家话剧院的灯光专家王瑞国、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龙华等也加盟进来。

  主创人员的强强联合,让《八桂大歌》有了“每一首歌就似一段生命的历程,每一段舞就如一幅生命的素描”的舞台呈现,获得了最高层面的成功。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级的名导、名编、名舞美既把先进的理念和手段带给了广西,又为广西的艺术创作树立了标杆,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广西训培养出一批人才。

  为了深入探求壮族人文深层结构的内涵和精神底蕴,《妈勒访天边》的主创人员深入红河流域采风,整个舞剧从构思到搬上舞台历时二十几个月,对剧本反复推敲八易其稿,排练花了一年半时间,终于“磨”出了一台精彩之作。细心的观众数了一下全剧的歌词,竟不到四百字!但其中涵盖的内容却令每位读到的听到的人心发深情。

  开花结果后的舞台艺术如何才能长盛不衰?广西努力走出一条市场化、产业化的路子。它的舞台有时是个圩场,有时只是个车间。为了延续作品的生命力并适合不同场合的演出,《八桂大歌》的创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把170多人的庞大阵容缩小到60多人,剔除原有的硕大的旋转舞台,巧妙加工成精装版的《八桂大歌》。经过广州、深圳、香港等地的演出证明:这道精美的大餐依然味道不减。4年来,《八桂大歌》共演出120多场,直接经济效益达6000万元。

  新版《刘三姐》在产业化上更是走到了前面,它的出台不是政府作为一种文化事业来投资,而是北京维萌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出资,作为一种文化产业来运作。资金的市场化,决定了策划和营销手段的市场化,从确定改编《刘三姐》开始,就体现了策划者以最低的成本产生最大效益的商业理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