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手上有技 打工不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07:13 贵州日报

  “我家张诚,有好几年没回家过年了!”记者一边听着随行的乡干部翻译张诚母亲的苗话,一边跟着这位苗家老阿妈进了门。

  结婚后,张诚自己修的房子就在父母住的老屋隔壁,但一直空着,一家4口好不容易回来一趟,住不上几天又匆匆离去。

  虽然张诚早把两个儿子接到昆山了,但每月给每个老人100元的生活费一直没断过。父母都很满意儿子的孝顺,不停地夸儿子自小就能干,家里一直留着的做工精致的小木桶、方凳子,成了两位老人向记者夸赞儿子的“有力证据”。

  在村口,记者遇到好几拨刚下火车返乡的年轻人。

  他们和张诚一样,个个“身怀绝技”,自信从容。

  从上海回来的唐递,留着都市里流行的黄色“挑染”长发,大大小小的背包行囊里,满盛着这个阳光大男孩在外拼搏一年的“成果”。22岁的他,17岁开始外出打工,主要从事跳舞、唱歌、吹芦笙等表演工作。每月1500元的固定收入,让他觉得“城里找钱不像别村好多老乡讲的那么艰难”。

  听小唐说,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娱乐场所和酒楼都很喜欢他们的反排木鼓舞。

  据不完全统计,反排村外出打工的540人中,有140多人专门从事苗族歌舞表演,加上业余客串演员,外出务工者中,一半以上靠苗族歌舞赚过钱。这些演员,少则五六人一组,多则十几人一支舞蹈队。唐递就是一支舞蹈表演队的领队。

  与小唐一起回乡的张志英,是唐递他们表演队的队员。28岁的张志英是张诚家的邻居。10年前开始“走南闯北”,早已习惯了城里生活的她开朗乐观。她说,再跳两年,30岁以后她将退出舞台,专做幕后工作——到酒楼当一名木鼓舞教练。

  外出打工好些年了,25岁的张洋感觉自己吃了不少亏。“没有专门技能,出门打工还是难呀。”听说村里要举办木鼓舞培训班,本不打算回家的小张告诉记者,“我接连打了好几个电话回家来咨询这事,确定后,赶紧买了车票往回赶。”

  “会跳舞的话,既可以参加村里的表演队,外出打工也容易得多。”村支书张文忠介绍,“村里的这些专职演员,在外面找工作不愁,收入少的能拿七八百元一个月,多的2000元甚至更高。”

  友情提示: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是每位外出打工者的愿望。反排村这群男女青年,凭借“一技之长”找工作,轻松容易。

  职业指导师建议:外出务工求职,应重视培养自身的技术和内涵。一旦具备了市场需要的一技之长,不管年龄大小都能够轻松就业。作者:李缨 杨静 赵国梁来源: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