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难不成要改口“章子怡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7日12:00 光明网
甘杏章

  老子叫老子,孙子叫孙子,孟子叫孟子,孔子叫孔子。章子怡不叫章子,叫章子怡,“怡”字辈的人。

  “怡”字辈的人,多是影视传媒界从浮土里头刨出来的金疙瘩,拿来换钱的。好的一点是,这些金疙瘩,既捞人民币,也赚外汇。

  “怡”字辈的人,基本功是会“作”——拈花指、抛水袖、挤媚眼、摆S型。如今流行肉身叙事,舍身大布施,普渡粉丝儿。

  “怡”字派虽然偶尔也产生意识形态方面的闪光分野。但总归丹田里没气,根基上不稳,所以少有特棒的启迪。

  “子”字辈的人讲究大气磅礴、抱朴守一。这些老头们一般都是各个意识流派、思想体系的开山鼻祖。在当时,他们都是从泥石流里头爬出来的先进代表,并一路上,引领抑或左右了民族精神往辉煌的彼岸靠近。其前瞻性大、后坐力强,直至现在影响也没有消失殆尽。比方,但凡遭遇大是大非,必然先要把孔老二从神龛上拉下来,唬走了对手,才分包子。

  “怡”字辈的人与“子”字辈的人有年代跨度、文化落差,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张颐武教授死拉活扯地把两家硬往一处子凑,说“一个章子怡,要比一万本孔子更有效果”,呼吁“要象重视孔子一样重视章子怡,中国才有未来”。

  不提报纸的报道断章取义。张颐武的锐观点里头也不是没有实情:单基于文化传播的直观性来讲,章子怡就是比老孔具象。但这仅仅是一个推广手法,止于可操作而已。张颐武的根本误区在于叫嚷“贩卖中国文化”。光从这标题上看,就是一江湖方士要兜售狗皮膏药。

  中国的文化要向外传播。没有文化传统的及时跟进,再好的经济走势也不行。但一个民族的文化飘洋过海,去和别的民族文化碰撞火花,靠的决不是花里胡哨的狗皮膏药,而是坚挺夯实的民族交往与交流,靠的是真诚与心地。在这里,顶多是章子怡对此举亦有贡献罢了。

  文化传统里头有国度文明的精髓。“子”字辈的成就给这个国度文明做出过某方面的奠基。张颐武应该回头往这里再瞅瞅。即使要搞经营,至少也得提溜着老本吧,难不成教授往后叫卖“之乎者也”的时侯要改口成“章子怡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