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老赖是这样“炼”成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0:01 东南快报

  集美杏林村治理“老赖”的工作如今还在继续!

  这些“老赖”大面积进入公众视野,要从今年4月14日的那次强制执行说起。当日,厦门市集美区法院出动执行法官和法警20余人,来到集美杏林村一栋六层小楼前,对“老赖”强制执行。

  这栋楼房的主人是杨洪(化名)。这栋楼一层是两间店面和一间车库,楼上是可出租的套房,房前屋后贴着招租小广告。

  法官介绍说,杨洪为了经营100多亩水产养殖场,1996年向杏林信用社贷款70万元。园博园征地拆迁项目启动后,杨洪的养殖场被征用,征地补偿款有200多万元。

  拿到征地补偿款后,杨洪建起新房,但欠信用社70万元贷款却一直拖欠不还。

  贷款养殖亏损

  在杏林村,像杨洪这样有钱不还的贷户不在少数。

  按照当初贷款时和信用社的约定,贷款是要在一年内归还的。但是10多年过去了,他们的债却一直没有算清。

  信用社发放大量支农贷款,是在上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

  陈太生是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集美区联社监事长。据他介绍,当时厦门发展创汇型水产养殖项目,集美区联社为辖区内农户提供贷款支持。杏林村、后溪、灌口、侨英街道等地村民都得到信用社的资金帮助。

  杏林片区水产养殖业相对发达,杏林农民得到的支农资金多用于发展甲鱼、鳗鱼等水产养殖项目;灌口、侨英街道等地以龙眼种植等种植业项目为主。

  集美区信用联社统计显示,当时提供给杏林村支农贷款有7900多万元,灌口、侨英街道也和杏林村的相差无几。

  上世纪90年代中期,鳗鱼国际市场价格巨幅下跌。烤鳗成品从最贵时的16万元/吨,到后来的2万元/吨。

  日本抬高对鳗鱼进口的门槛,受国际市场影响,鳗鱼等水产品出口受阻。厦门的水产养殖户,遭遇了“滑铁卢”。

  陈太生回忆说,厦门北溪饮水工程由明渠改成暗渠管道,从水源上也对水产养殖有一定影响。杏林湾片区的水产养殖项目中,许多养殖场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年年亏损,还贷更成了无力之举。

  陈太生的说法,得到该村其他一些村民的印证。

  一晃10多年过去了。按照原来签订的合同,贷款村民应在一年内还款。“因贷款户亏损的客观现实,考虑到村民根本无还贷能力,信用社也一直未对欠款进行依法强制执行。”陈说。

  征地拆迁获赔

  2005年,位于杏林湾的园博园征地拆迁项目启动,当地村民获得大量的征地补偿款。

  集美区农信联社迎来清欠贷款有利时机,但是清欠贷款,同样遭遇了“滑铁卢”。

  园博园是厦门市的重点工程。陈太生说,为保证工程进度顺利进行,在征地过程中,厦门市政府要求对农民先补偿再征地。

  在政府的协调下,征地伊始,集美区农信联社做出让步以支持园博园征地和工程建设。其中包括,对40余笔清欠诉讼暂缓起诉和暂缓执行,确保征地补偿款如实发放到农民手里,然后再让农民进行还贷。

  这些说法,记者在集美农信联社提供的一份关于园博园项目协调工作的会议纪要中得到印证。

  征地补偿后,信用社及时组织信贷人员,集中力量,不厌其烦上门对欠贷村民进行宣传动员,说服欠贷户积极还款;同时对故意回避还款和拒绝还款的贷户进行依法催收。

  事情并没如信用社计划的那么顺利。

  据统计,信用社通过劝收、盘活、签订分期还款协议等方法仅收回不良贷款总额的18%,即895.8万元。除此之外,余下的82%不良贷款陷入清收窘境。

  拒还贷炼成老赖

  记者多方了解到,有钱不还的贷户在杏林村不在少数。

  当地一周姓水产养殖场老板,1995年向杏林信用社贷款49.5万元。10多年过去了,该笔款项一直未还。

  在征地拆迁过程中,贷款近50万元的他拿到的补偿款近千万元。面对信贷员和执行局法官的上门催收,周姓老板抛出一句:“给5万,要不要随你们。”

  与80万元贷款本金相比,另一养殖场经营者同样获得补偿款近千万元。在信贷员上门协商时,他说:“别人还多少我还多少,别人不还要我还——免谈。”

  信用社工作人员分析说,大户的拖欠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小户的还款心理。一些欠贷3万~5万元的贷户认为:上千万元的赔偿款不去要,却来找我们这些小鱼小虾,这不是怕大欺小嘛!一些已签订还款协议的贷户纷纷反悔,有的甚至拿着赔偿款买车、盖房、搓麻、玩彩。

  “杏林村涉及集美区信用联社的不良贷款,光本金就7471万元,利息比起这个数字是有过之而无不及。”陈太生无奈地笑着说。

  受欠债不还的影响,历年来杏林信用社对当地百姓的金融支持乏力,辖区内经济活跃度明显低于灌口镇和侨英街道。

  在这种背景下,集美区法院开展了一场旨在重建杏林片区农贷信用体系声势浩大的打击赖、逃、废债行为的攻坚战,依法给予赖账户、钉子户从快从重的处罚。

  法官表示,依据相关法律,情节严重的“老赖”将被追究刑事责任。

  集美农信联社负责人也透露,农信社将按照银监局要求,着手建立相对完备的贷户信用档案。这套档案将使有信用污点的人在获取创业、生产、生活的金融支持时受到限制。

  □相关新闻

  失地农民信用致富

  当初和杏林村一样接受支农贷款的,还有灌口、侨英街道等。

  厦门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集美区联社监事长陈太生说,当时集美农信联社为几个村提供贷款总额相差无几,只是发展的项目不同。

  十几年过去了,灌口、侨英街道不仅归还贷款,而且还款之后利用新的贷款和土地补偿款积极转产转型,走上良性还贷发展之路;而杏林村的贷款拖欠不还,本息越滚越多,经济活跃度远不如灌口和侨英街道。

  据了解,2004年到2005年间,位于灌口镇的金龙汽车城、三圈日化、厦工机械等项目征地拆迁后,得到补偿款的农民立即归还拖欠灌口信用社农贷资金。

  有了农贷资金的正常运转,征地一年后,当地信用社继续向四个村的150户农民发放贷款1100万元,用于建出租房、开店面、发展第三产业、入股集体项目。

  陈太生说,截至2006年第一季度,该社发放贷款总额为2.1亿元,其中60%为支农贷款,余额达到1.88亿元。在农信社的强大资金支撑下,灌口镇培育出上千万资产的农民企业家、个体户近20家。

  在全省首个信用街道侨英街道,失地农民用大学湾、北部工业区等项目的土地补偿款归还贷款。所属的孙厝信用社为失地农民提供了更为便捷的融资渠道,许多人在集资入股发展集体项目、建设出租房、发展运输业等信贷业务中,享受到了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等实惠。失地农民因此走上富裕之路。

  □鲜明立场

  宜反向操作“羊群效应”

  在集美杏林村支农贷款遭遇信用危机的背后,我们看到一种“羊群效应”在作怪:大的欠款户拒还农信社贷款,引起小贷款户的跟风。

  这种“跟风盘”也传达了另一种信息,即信用缺失可以让人跟风,创建良好信用照样可以让人跟风。

  因此,重建杏林村信用,要反向操作“羊群效应”,让人们向积极还贷的看齐,而不是学人家拒还贷款。

  杏林村和灌口、侨英街道的情况对比已清晰表明:农贷信用缺失,最大受害者还是当地百姓和当地经济。只有支农资金正常运转,才能使信用社和当地百姓走向双赢局面。

  这是面上的对比和引导,要真正实现反向操作“羊群效应”,还要在点上进行引导:一是“擒贼先擒王”,依法严厉打击老赖们的“领头羊”,止住跟风;一是树立好的“领头羊”,让其因良好信用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以改变“羊群走向”。

  法院的强制执行和农信社的信用档案建设已让我们看到这种努力,笔者相信杏林村的村民也可感到风向的转变。

本报记者 薛德芳 见习记者 罗联璧 通讯员 刘德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