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观念软肋成为大学思想教育掣肘(来函照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2:04 江南时报

  编辑同志:

  贵报前段日子“八荣八耻在民间”的系列讨论我都看了,感觉办得很及时,也很独特。我以前曾在高校任教,对高校这一块的思想教育工作较为了解,鉴于高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我想谈一下八荣八耻对高校教育的影响。

  考试作弊屡禁不止,甚至出现以赚钱、营利为目的,有组织、有中介的“职业枪手”队伍;抄袭作业、论文移花接木、假想实验数据等等学术抄袭屡见不鲜;为了就业,部分学生在个人履历表上大做手脚,美化自我,甚至填报虚假学历和简历;骗贷逃贷、恶意拖欠学费、随意违约等信用意识缺乏现象时有发生;同学间恶意报复、盗窃他人财物、学术剽窃行为、因心理疾病而轻生等等现象在高校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大学校园里出现的“非道德”现象足以说明,作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主阵地,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地是浮在表面。近年来,社会上流传着不少类似“5〈2”不等式的说法,说什么“学校三年功,不及社会一阵风”、“学生在校学半天,不如哥们一支烟”。这些说法虽然言过其实,但也形象地说明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能不高。

  笔者认为,能否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让青年学生把“八荣八耻”入脑入心,内化到自身,落实到行动,关键在于要致力消除以下几处观念“软肋”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是意识软肋。具体地讲,就是学校在制定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的时候,没有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考虑教学、科研、发展和待遇等方面非但没有向一线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倾斜,反而造成较大落差。在一些学校,这部分人的地位逐渐被弱化,在单位中被排挤、被边缘化,他们的职称、行政级别得不到保证,相应在待遇、住房、福利等方面就无法得到保证。个别学校感到确实不能给他们提供理想的出路,只好减少或者干脆取消了专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让专业教师兼任,其效果可想而知。

  二是经费软肋。在几乎所有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文件中、领导讲话中,都强调要保证经费投入,一些学校还象征性地列出了数目。事实上,有些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费根本没有保障,远未达到国家有关规定的要求。更有甚者,个别部门学校不仅没有经费投入,还把上级划拨的经费挪做他用。这样一来,经费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

  三是制度软肋。目前,我国还没有关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专门法律,不多的宏观指导性的内容散见于《宪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规,以及国家和地方颁布的有关教育的规范性文件中。事实上,关于这方面的立法既无章可循,也难以操作。但是,我们必须制定出震慑力较强的相关规范性文件,把重视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和发展学生的精神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切实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国人民大学 马福运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