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乌鲁木齐有个“坏孩子妈妈联盟”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6:23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华社“新华视点”

  20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竟然自动承担起照顾一个流浪儿童的责任。这件事大大震撼了这些“坏孩子”的家长们。震撼之余,家长们开始反思:“坏孩子”真的很坏吗?于是,乌鲁木齐市“坏孩子妈妈联盟”诞生了。妈妈们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方法。

  “坏孩子”的爱心唤醒家长

  从上幼儿园开始,调皮、好动的小龙就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随着年龄增长,厌学、任性、说谎、胆怯、暴力倾向、成绩下降、迷恋网络等一系列问题出现在了小龙身上。小龙的妈妈程秋杰说:“我们也对孩子又打又骂,把他看成‘蹲监狱的坯子’。”

  2005年底的一天,学校来电话说小龙又逃课了。程秋杰说:“孩子回家后,我爱人把他摁倒在地用皮带抽。孩子没有哭,反而大声质问:我学习不好并不代表我坏。你让我站起来,我让你打,我是个男人!只要打不死我,我再不踏进这个家门,我们从此断绝关系!”

  再“坏”的孩子,也是父母的心头肉。从那以后,再也没有打骂过他。他们还买来电脑,装上宽带网,让孩子在家里上网。小龙再也不去网吧了,也开始和父母说心里话。

  今年2月21日,新学期第一天,小龙连续两个晚上没有回家。23日,孩子一回来就告诉妈妈,十几个和他一样的“坏孩子”在轮流照管一个流浪儿,这两天他“值班”,陪着那个孩子在一个地下室里住了两个晚上。

  程秋杰夫妇跟着小龙来到了流浪儿童彭小军(化名)的“窝儿”——一楼阳台下一半在地下、一半在地上、用土块和水泥围起来的空间。彭小军已在外流浪半年多了。社区里学习成绩不好的“坏孩子”们收留了他,还给他找了这个住处,并轮流带食物给他吃。平时常同小龙一起玩的“坏孩子”们,最大的也只有15岁。

  抓住那根断掉的“风筝线”

  程秋杰说:“看了当时的情景,我既吃惊,又感动,决定要完成孩子们的心愿,彭小军今后由我管,我要帮助他找到亲人!”

  两个月前,37岁的程秋杰辞去了工作,做起了儿子的“专职教师”。想到有许多妈妈正经历与“坏孩子”无法沟通的痛苦,程秋杰决定成立一个民间组织,帮助家长减轻负担,使更多的“坏孩子”健康成长。

  程秋杰的想法得到了20多位“坏孩子”妈妈的支持。今年3月,这些妈妈们成立了“心康少儿兴趣研究开发中心”,并在民政厅等政府部门办理了相关手续。她们称自己的组织为“坏孩子妈妈联盟”。

  她们编写了一套“坏孩子妈妈联盟”教材,按照教材的要求和孩子们一起游戏玩耍,言传身教,培养和提高孩子学习、协作、社交、适应以及坚持的能力。慢慢地,她们惊喜地发现,孩子们变好了。“联盟”的一位妈妈说:“以前孩子是断线的风筝,现在,我抓到线了。”

  是谁造就了“坏孩子”

  是谁造就了“坏孩子”?有专家指出,一些学校的不当教育、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家庭的娇宠或暴力是主要根源。

  某些老师往往会给部分孩子贴上“标签”,例如坏孩子、笨孩子、差生等等,专家认为这是非常有害的,是对孩子人格的摧残。不谙世事的孩子往往会因此对自己失去信心,朝着“标签”所预期的方向发展,这在心理学上叫做“预期自动实现”。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