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被人抄了,被人骂了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6:25 大洋网-广州日报

  以前读书时,一同窗常自嘲曰“在做‘天下文章’”,潜台词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写论文如是,高考竟也如是——近日,一位名为“四川曾颖”的网友在网上投书爆料称,两年前江西一考生的满分作文,竟然与自己此前发表的《桃花源祭》“极度相似”,而且还被选入了《高考题库》。此事在网上掀起热论,但让曾颖始料未及的是,谴责考生者有之,谴责、嘲讽甚至漫骂曾颖者竟也不少。

  自己的作品不明不白突然成了别人的“满分范文”,曾颖的惊讶、愤怒倒也不难理解;“偷”了别人的作品、拿了高考作文满分,江西某考生的行为也着实不算高尚。既然如此,何以有这么多网友声援“高考作文抄袭有理、复制无罪”呢?

  新闻的巧合背后,是原作者的无奈——比如,这一“

高考作文抄袭”事件已过去两年了,当事人可能已经读到了大二,或者早已落榜,人海茫茫,你上哪找他(她)去?而且,法律上有个“追溯期”的概念,当时在高考这一特定情况下“背”了一篇范文,几年之后再来追究责任,法律依据何在?又比如,考生“背”范文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主观上并非为了出版和发表,何来侵权之说?谁让阅卷老师当时没有发现!

  当然,理智地说,我们不提倡“背范文”,尤其不提倡一字不漏地把范文誊在自己的高考试卷上,因为这样肯定不利于素质教育。但事实是,“背范文”者得了满分,而且,其行为得到了网上很多人的声援,这就值得我们仔细琢磨一下了。坦白地说,从小到大,每逢大考,老师没少教我们“背范文”,从语文、到英语作文、再到政治课的论述题,莫不如此——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只要能多拿分,在考试框架内“合理”取巧,已经成为“共识”。既然考生也是应试教育的“受害者”,网友的同情便不难理解。

  此外,笔者还有一问:何以高考满分作文能不经考生同意便被人出版牟利?试想——若无出版社的侵权,考生的“侵权”又会有何人知?

  徐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