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金牌司仪”制造了大厂区一家四口灭门血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6:52 南京报业网-南京日报

  【南京日报报道】 2000年7月11日,原大厂区发生一起震惊全市的灭门惨案,一家四口惨遭杀害,61岁的老人和3岁的孩子都未能幸免。为抓住凶残的杀手,警方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始终无法发现他的踪影。

  一晃6年过去了,这6年来,警方从未放弃。“血案一日不破,专案组一日不撤”。“7·11”案每年都会被作为市公安局重点挂牌案件进行攻坚。6年来,参与侦破此案的民警
近千名,专案组的足迹踏遍了大半个中国。

  本月11日,在南京警察锲而不舍的努力下,“7·11”血案杀人恶魔终被揪出。

  一家四口凌晨惨遭杀害

  震惊全市的“7·11”灭门血案发生在2000年7月11日凌晨。

  血案现场位于原大厂区扬子二村某幢201室,居民石某夫妇及3岁女儿、前一天刚到石家来玩的岳父被残忍地杀害在家中。警方勘查发现,这4人均系菜刀类凶器砍伤致失血性休克死亡,损伤主要集中在头、颈部,房间内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散落一地,墙面、床上及地面有大量喷溅性血迹。警方在卫生间马桶内提取了两把带血的菜刀,并发现凶手作案后打开了厨房里的煤气罐,拧开屋内所有的自来水龙头,浴池地漏被堵住。

  犯罪分子在居民集中区制造灭门惨案,手段极其残忍,这在南京还属首次。

  当天,由省、市、区三级公安机关领导组成的专案指挥部成立,同时抽调精干警力,成立“7·11”专案组,全力开展案件侦破工作。

  近千精干警力投入侦破工作

  专案指挥部成立后,立即召开省、市、区刑侦专家参与的案情分析会。会上,多种观点激烈碰撞。凶手使用的两把菜刀就是石某家中的菜刀,并非事先准备,有别于一般的报复杀人;石某家中财物被大量翻动,说明凶手有明显劫财动机;犯罪分子作案后,对现场进行破坏,区别于一般的流窜作案……

  通过深入分析,专案指挥部初步认定,这是一起入室盗窃引发的杀人抢劫案。

  专案指挥部迅速画出凶手“脸谱”:犯罪嫌疑人身高1.65米左右,操本地或周边地区口音,以前曾来过大厂、在大厂生活过,或就住在大厂及附近。

  对照这张“脸谱”,市公安局从全市所有区县公安机关抽调的近千名警力,以大厂为中心,辐射全市进行地毯式排查。

  针对案发时曾有邻居听过犯罪分子的一句应答,警方特意录制了老城南、浦口、大厂、六合、栖霞等9种南京人的口音,让相关人员进行辨别。但因相关人员对口音吃不准,嫌疑人口音难以确定,案件一时陷入僵局。

  奔赴全国各地寻找“攀爬高手”

  本地排查无果,专案指挥部的视线转向外地。根据犯罪分子攀爬入室这一特征,办案人员重点对暂住人口落脚点以及有盗抢前科劣迹人员进行了大面积走访和调查。

  调查中,发生在“7·11”前的两起夜间攀爬入室盗窃案,引起专案指挥部关注。根据现场遗留物品,专案人员发现其中一名叫马强的四川人有作案嫌疑。专案指挥部于2000年8月将马强抓获。然而,通过细致甄别,马强并非“7·11”案凶手。

  此后,专案指挥部又派出多组警力,分赴上海、山东、湖南、贵州等地,寻找曾在大厂地区有过入室盗窃前科的“攀爬高手”。然而,相关人员最终都被排除作案嫌疑。

  又一起命案揪出杀人恶魔

  转眼到了2003年,但警方始终未放弃,坚持每线必查、人人见底。

  当年12月9日,大厂再次发生一起命案,扬子一村一间空置房内发现一具裸体女尸。经勘查,民警发现阳台无攀爬痕迹,室内无翻动,死者的存折、银行卡、现金等未被取走。

  侦查过程中,民警发现,该地区存在“抢房”现象。大厂地区有一些闲置民房长期无人居住,经常有人踹门入室暂住。这起案件正是由“抢房”引发。经过1年多的侦查,去年10月20日,警方终于锁定犯罪嫌疑人徐某,并将其抓获归案。今年初,被关押在市看守所的徐某被法院一审判处死刑。

  “7·11”与“12·9”,两起看起来毫无相似之处的命案,原本无法让人产生联系。然而,警方强大的信息系统,却让“毫不相干”的两起案件,指向了同一犯罪嫌疑人。

  徐某被羁押期间,刑警支队通过信息库,在近万份比对材料中,发现“7·11”杀人案现场提取的信息与“12·9”案件凶手徐某的有关信息吻合。

  市公安局局长孙文德对这一信息高度重视。副局长卢扬随即赶到市看守所,重新进行信息比对。在确认无误后,卢扬亲自督导审讯工作。经过多轮较量,在大量证据面前,徐某终于供认,“7·11”血案是他所为。尽管事隔6年,徐某对案发现场的细节描述,特别是对破坏现场的行为,与现场勘查的情况完全吻合。“7·11”血案系徐某所为确定无疑。

  杀人恶魔竟是中级职称技工

  背负5条人命的徐某,高高瘦瘦,皮肤白皙,长相斯文,是一个有中级职称的技工。原本是高中学历的他,还曾被单位选送到大学深造。2000年至2005年间,他还在外充当婚礼司仪,善于活跃气氛,被称为“金牌司仪”。然而,光鲜外表的背后,却是徐某爱贪小便宜、酒后使性的性格缺陷。

  徐某有爱贪小便宜的习惯,甚至在体检时趁护士不备,将塑料针管揣进口袋;上饭店吃饭时,他总要捎上几个小酒杯。徐某还喜欢喝酒,“酒后狠”连家人、朋友也惧他三分。两起命案,徐某均为酒后作案。“7·11”案发当日,徐某酒后路过石某家楼下,攀爬入室行窃,被发现后,借着酒劲挥舞菜刀将石家4口全部砍死。然而,徐某没有作案前科,且善于隐藏,在警方多次搜查中都成了漏网之鱼。

  血案6年终得破,消息传出,无论是市公安局领导,还是6年来坚持不懈侦破此案的专案民警,都兴奋异常。在市公安局局域网内,此案告破信息后的民警跟帖铺天盖地。一位当年曾参与调查此案的刑警大队长在跟帖中连用了“还债”、“雪耻”字样,在感叹此案侦破不易的同时,认为“7·11”案告破,不仅可以告慰死者,更为南京警察“雪耻”。

  压在南京警察心头6年的“债”,终于得偿。

  通讯员宁公宣实习生潘易南京日报记者徐涛 (编辑

暴雪)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