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成绩下滑他离家出走放弃高考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8:30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 □金陵晚报记者苏丽萍

  无数学子苦读多年,就为了等待一锤定音的考试。可昨天,一位父亲向本报求助:他的儿子决心放弃高考。“这该怎么办呢?”面对儿子的斩钉截铁,这位父亲心凉了半截。

  贾先生告诉记者,他是江苏泗阳人,2001年来到南京,在一所民办学校当老师。儿
子贾进(化名)今年17岁,在泗阳一所中学读高三。大约在年前,贾进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结果,还获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这让全家人都开心不已。贾先生更是从南京赶回泗阳为儿子庆祝。

  2月20日,贾进到上海领奖。到了上海后,他给贾先生打了个电话,说他平安到达。可在接下来的20天里,儿子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怎么也找不到,打他电话,不是关机,就是不接。贾先生急得想要报警,到底怎么回事?

  大约,两个星期后,儿子用一个陌生电话给贾先生打了个电话报平安。号码显示这个电话是从成都打来的。由于电话里不方便说,贾先生决定等儿子回到家后再问个明白。

  3月5日,贾进回到泗阳,可他始终不愿说出为什么跑到成都待上10天。之后,贾进便开始流露出不想上学的想法,成绩从班级的10名下滑到30名。贾先生在南京教书,他放下手中工作,回到泗阳给儿子做思想工作。可儿子怎么都听不进去。

  儿子:高考没有意义

  随后,记者向贾进了解情况,他说:“我不想参加高考,是不想上大学,我觉得上大学没有什么用。几年读出来后,还是照样找不到工作,有些人还得继续读研。而那些没上过大学的人,利用别人上大学的时间开始创业什么的,最后都成了老板了。呵呵,多讽刺啊!”说了几句后,贾进说他不太善于表达,所以想和记者网上聊天。

  贾进:高考能给我带来什么!?高考对于我是没有意义的。

  记者:这个想法从什么时候开始?

  贾进:开始的话……应该是高二。

  记者:出了什么事情让你决心放弃高考的?

  贾进:对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体制的不满。

  记者:教育工作者如何让你不满了?

  贾进:我的老师——当然这样看狭隘了点……他对人简直像在对待战俘……

  记者:战俘?!贾进:是的。说实话,我是一个不太安分的家伙,喜欢表现自己。于是老师们对于我的议论以“不老实”为主,其间搀杂“无聊”“早恋”等无耻论调……你想啊当时我是多么单纯的孩子啊……当然我承认自己也有些偏激。

  专家:家长应尊重孩子决定

  随后,记者联系了南京晓庄学院陶行知研究所的徐志辉教授。他告诉记者,贾进的想法有些偏激,现在贾进的父母起到很大作用,可以告知孩子上大学的重要性,不可否认,现在的高校教育的确存在问题,但不能因为高等教育的不完善就摈弃其特有的优点。

  另外,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应有的尊重,家长只应从旁协助,但如果孩子认定了不想参加高考,家长还是应该给予孩子一定的自主权。毕竟今后的路是靠孩子自己走。

  网友:他应该参加高考

  随后,记者在网上做了一个小调查。调查结果显示,85%的准高考生和高中生还是以参加高考为毕生经历的。

  网友“白菜爱萝卜”说:我是中华中学高二的学生。我觉得还是应该参加高考,因为这是对人生的一个考验。

  网友“#梦#”说:我在河海上大一,当时高考时也想放弃,也觉得疲倦,当时差点没割腕呢!可是最后还是坚持过来了。我觉得庆幸,大学生活还是有不少值得期待的。可能对于我们而言,高考让人生更圆满了。

  网友“天津烤鸭”说:上大学有什么意思,到时候,毕业=失业,还不如现在就出来闯荡一番呢!

  网友“番薯打头”:大家虽然说高考无用论,说了好多年了,可还是找不到更有效的方式,所以只能选择高考。

  编后:

  扼腕叹息的同时,我能肯定,这两个孩子遇到的问题都由高考引发但又并非完全怪罪高考。

  隐藏在新闻背后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反思。

  为什么姚国徽精神崩溃?为什么85%的网友都认为贾进要参加高考?

  原因很简单,因为高考是改变他们人生的重大机会。除了高考,他们能获得如此性质的机会太少。他们两人并不是奇才,因此假如姚国徽不参加高考,假如贾进放弃高考,他们的命运几乎定格在他们父亲身上。

  高考制度并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原因,然而只有高考是可供他们选择的唯一路径才是事情的起因之一。

  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单位表现极为优异,但他却没有获得单位的正式合同。

  原因很简单,他并没有参加过高考,他没有大学文凭。我们不得不问,我们这个社会衡量人才的尺子是不是少了几把?

  过去,高考是一座独木桥;在大量扩招的今天,这座桥变宽了,但不管多宽的桥都不是我们要的,我们要的是路,是条条通罗马的路。

  (编辑 小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