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8:54 法制日报

  聚焦普法·访谈

  本报记者 吴坤

  “四五”普法以来,天津市将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作为贯彻依法治国方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取得了明显成效。记者近日就此采访了天津市委常委、政
法委书记王文华。

  王文华介绍,“四五”普法之初,天津市确定了以实施“法律进社区”,提高居民的法律素质和依法维护自身权利的能力,探索创建“民主法治社区”,促进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区建设的目标和“培养典型、以点带面、总结推广、全面深化”的工作思路。

  王文华认为,加强社区重点人群的法制宣传教育是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的关键环节。社区居民的结构成分多样,具备的文化水平和综合素养参差不齐,为此,天津市在社区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注意加强了工作的针对性。一是把社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重点,积极探索法制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社区、家庭、学校“三位一体”的法制教育模式。二是利用法制课堂、法律咨询、现身说法等方式,对社区老年人、下岗职工、残疾人群体,开展了以依法

维权为重点的法制宣传教育。三是针对社区外来人口不断增多的趋势,坚持法制教育与规范化管理相结合,集中教育为主分散教育相辅的思路,对社区外来人口进行法律知识培训。

  协调各方送法进社区是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的重要途径。王文华介绍,几年来,天津市广泛组织市容、城建、交通、劳动保障等各有关部门,与各街道社区签订服务协议,开展长期共建,向社区赠送法律图书18万册,做到送法进社区、进里巷、进楼门、进家庭;从市、区县、乡镇机关中抽调1218名思想素质好、发展潜力大的年轻干部到社区任职,增添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活力;积极创建法律服务岗、维权岗,实施法律知识助民工程,开展“百名教师下社区”、“律师事务所进社区”等活动,进行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等法律服务,为居民提供急需的法律帮助。

  创新法制宣传教育的形式载体是提高社区居民法律素质的有效手段。王文华介绍,天津市充分发挥法制橱窗、市民学校和法制教育基地、法律图书角、法制宣传教育志愿者队伍的作用。同时,开展法律知识竞赛、文艺汇演、法制展览、互动式培训等生动新颖、寓教于乐、启发性强的活动,使社区居民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王文华认为,不断激发居民投身社区依法治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促进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发展的不竭动力。“四五”普法期间,天津市以发挥居民群众的主体作用为根本,大力推进社区依法治理,全面加快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进程:

  一是指导社区依法建立健全居民自治章程、居规民约,完善民主选举制度和社区居民委员会选举办法,社区成员代表大会、协商议事会制度,以及社区居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保证了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有效落实。

  二是教育引导,培养居民的依法治理观念。抓好党员骨干和居民积极分子两支队伍,增强他们的依法治理观念,充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同时,发动居民群众,积极参加社区的依法治理。促进居民群众自我服务,自觉依法办事,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使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充满活力。

  三是整合资源,形成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合力。天津市充分发挥基层司法所、社区调解委员会、12348热线、法律援助等部门的职能作用,主动服务于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广泛发动社区内法律专家学者、律师、公证员、企业法律顾问等法律工作者,以及高校法律专业的大学生,壮大法律服务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居民宣传法律法规,提供法律咨询。

  王文华最后说:“普法和依法治理的有机结合,有力地推动了天津市社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