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枭龙腾飞在创新的天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8:54 法制日报

  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型国家

  本报记者 席锋宇

  最难忘的首飞

  2003年8月25日,成都温江机场,人们翘首企盼着。在空中翱翔了17分钟的枭龙战机01架,终于平稳地降落在跑道上。这是它第一次飞上蓝天!

  “成功了!成功了!”这里顿时变成一片欢乐的海洋,在潮水般的掌声和欢呼声中,大家情不自禁地握手、拥抱,饱含激动、欣喜、辛酸、自豪的泪水,在这终于迎来成功的时刻,再无需掩藏!

  “枭龙”飞机是我国第一架专门为适应现代化战争要求和国际军用飞机市场需求而研制的先进多用途轻型战斗机。

  它是我国拥有完全自主

知识产权的新一代多用途歼击机,实现了中国航空工业由技术引进向整机技术出口的一个重要突破。

  它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实施数字化设计、制造技术的飞机。

  2006年4月28日、5月10日,枭龙战机04架相继翱翔蓝天。此次首飞上天的04架“枭龙”是在01和03架原型机的基础上,加装了国内最先进的综合航空电子设备和武器系统,气动外形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优化。该机首飞成功为“枭龙”飞机的批量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往研制一架飞机,从做方案到首飞一般需要10年甚至20年。而这次,枭龙飞机从签订研制合同到首飞,仅用了4年;从冻结技术状态到首飞成功,仅仅用了23个月的时间,到第二次首飞也不到7年!创造了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的奇迹。枭龙飞机具有突出的机动能力、较大的航程、留空时间和作战半径,以及优良的短距起降特性和较强的武器装载能力。达到第三代战斗机的综合作战效能,能与当今先进战斗机抗衡,同时具有轻小型、低成本的特点。

  成就创新自主梦想

  在“枭龙”飞机的研制中,大量采用了创新的体制、理念和技术。作为中国第一种采用国际合作模式、面向国际市场研制的主战飞机,“枭龙”有很多可圈可点的创新之处。

  “要想干成这桩寻常方法干不了的事,必须先在设计理念上突破。”顾伟,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研究员、枭龙飞机第一副总设计师说。他介绍说,传统的飞机设计分为方案设计、初步设计、详细初步设计、详细设计、试制和试飞六个阶段,研制周期往往很长,其研制速度滞后于电子设备的发展速度。枭龙项目在研制之初就大胆提出将原型机研制分“两步走”的策略,即分为平台状态和全状态两个阶段,一方面可让飞机尽早飞起来,加快平台鉴定;另一方面,利用平台鉴定这段时间,研发更为先进的航电武器系统,进一步优化飞机的性能。正是因为实行了“两步走”策略,枭龙01、03架在试飞等实际工作中暴露出的问题,才能够在枭龙04架上逐一得到系统全面的解决。

  “现代作战飞机,除了飞的快慢高低,最关键的是里面装的系统。这个才是战斗力的核心,你飞1100公里,我飞1150公里,这差别不大。现在打仗的关键是你肚子里装的是什么。”谈到航空电子系统(简称航电系统)的重要性时,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枭龙”飞机的总设计师杨伟给出了这样的解释。

  飞机航空电子系统采用了高度综合化的结构布局和先进的显示控制设备,航电系统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达到了世界同类飞机水平。在“枭龙”战机的仪表板上,已经看不到传统的机械指针式仪表,3台彩色大型多功能液晶显示器,将飞机飞行作战所需的各种信息综合地显示在飞行员面前。而仪表板正上方的平视显示器,将有关飞行的最重要参数通过投影的方式,打在了飞行员视线前方的玻璃片上,使飞行员无须低头就可以获得信息。

  “‘枭龙’飞机从签订协议到01架飞机上天,仅有23个月,人家都说是‘枭龙’速度,但这个速度不是靠加班加出来的。对于航空来说,创新的核心是技术创新。”技术上的创新才是“枭龙”速度的精髓。“没有金刚钻,揽不了瓷器活。”杨伟这样总结道。

  “枭龙”飞机采用先进的“蚌式”进气道布局创新技术,记者在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的参观中看到,“枭龙”飞机在设计中采用了三维数字化辅助设计。每个设计员面前不是绘图板,而是一台台电脑终端。据介绍,采用三维数字化设计后,设计员利用设计软件在电脑上进行无纸化设计,不但生动直观而且还可以和其他人进行“并行工程”,以前需要半年完成的工作量,现在用半个月就能完成。设计数据通过电脑网络,直接输入到成飞公司的数控加工中心,直接加工出零件。

  正是有了先进的设计技术和大量技术积累,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才得以在没有任何参考资料的情况下,就设计出具有世界顶尖水平的“蚌式”进气道。“枭龙”04架飞机上采用的这种带有“鼓包”的进气道,在中国是第一家,在世界范围内是第二家。此前,只有美国的F-35战斗机使用过。

  采访札记

  创新源于热爱

  

  本报记者 席锋宇

  “枭龙”横空出世,负载着多项突破与创新,在中国航空发展史上树起了一座里程碑,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自主创新的又一重大突破,这创新技术背后负载着研制者航空报国的无限豪情、无穷智慧和无尽心血,折射出的是一群航空人对祖国航空事业的无限忠诚和热爱!

  接到“枭龙”飞机研制任务的中国一航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首先要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以现有人力,设计出“枭龙”所必需的9万多张A4设计图纸,拼在一起相当于3700多平方米,这是怎样的一个工作量!责任同时伴随着压力一起出现在研制者们的面前。

  无论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是巾帼还是须眉,对祖国的航空事业都怀着深厚的感情,他们都企盼着祖国不仅要有自己研制的飞机,还要有一流的航空武器在国际上展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他们无愧于自己的事业,无愧于自己的国家!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