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城带乡走向共同富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8:54 法制日报

  建设新农村

  新华社记者 董峻 郭立

  城市的扩张,既可能是郊区农民的福音,也可能成为他们的伤心地。如何搭上城市快车,实现以城带乡共同富裕,是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重庆渝北区从一个农业大县演变为主城区,城乡差距一度非常大。近年来渝北区通过打造现代农业等举措,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方面探索出许多宝贵的经验。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

  这无疑是记者见过的最窄的水泥道路了———只有一米宽!

  从市区到石船镇的公路沿途,时常可以看到这种白色的水泥便道,一条条蜿蜒曲折拐进大山,有些便道的尽头,直接与民房院坝相连。

  石船镇党委书记李享强说,去年3月至今,镇上共为14个村修了120公里人行水泥便道,覆盖全镇70%的农村人口。农民只需要投工投劳而不必自己掏腰包。

  渝北区目前正在实施“五通”工程,通路是其中一项内容,其余还包括:

  ———通水。抓好农村人畜饮水解困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

  ———通电。加快农村电网改造提升,努力实现城乡同网同价。

  ———通电视信号。闭路电视“村村通”向农户拓展,努力实现“户户通”。

  ———通电话线路。加快实施“通讯信号覆盖工程”,实现农村通讯全覆盖。

  藏在大山深处的示范村

  到一处采访,当地同志往往会把最得意的“典型”推出来。渝北区也确定了4个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令记者惊奇的是,这4个村无一例外都是藏在大山深处、远离城区的欠发达村。

  渝北区从整治农村环境入手,既改善农村大环境,也改善家庭小环境。这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用上了沼气或秸秆气化炉。发展沼气是渝北区实施环境整治工程的内容之一,这项工程以“三清、三改、一建”为主要内容,即: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房、改厨、改厕;实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普及推广使用沼气、秸秆气化、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有条件的村子甚至还建起了垃圾站、普遍用上了污水净化池。

  生态园里的枇杷熟了

  在渝北采访时的一顿午饭,是在双凤桥街道的田村吃的。喷香可口的农家饭菜自不必说,单是一树树黄的枇杷,一丛丛白的桂花,一汪汪绿的池水,便诱得记者心旷神怡,食欲大增。

  建设新农村,第一位就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如今的渝北,已逐渐成为重庆市民旅游度假休闲的胜地。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同时,渝北积极发展特色产业,逐步形成南部片区都市效益型农业、北部片区特色型农业、东部片区生态旅游型农业的新格局。一批优势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

  据新华社重庆5月17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