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上海少年儿童习惯养成调查报告》出炉 大多数少年懂礼貌守规则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9:15 上海青年报

  本报讯(记者 汤琦琳)昨天市少工委公布的《上海少年儿童习惯养成调查报告》显示,规则意识已经深入少年儿童的心中,成为他们行为遵循的基本准则。不过,孩子们离“言出必行”的目标尚有一段距离。知与行反差较大,成为养成好习惯的阻力。

  从2002年起,本市在全市红、绿领巾中开展“养成10个道德好习惯”的活动,即微笑待人、每天为父母做件事、主动打招呼、及时感谢别人的帮助、按规则办事、说了就要努
力做、用好每一分钱、集体的事情一起干、用过的东西放回原处、干干净净迎接每一天。日前,市少工委就上海市少年儿童道德习惯养成情况在全市进行了专题调查。

  早上上学遇到同学,他/她会对你微笑吗?对于这个小细节,78.6%的儿童“会笑”;85.1%的儿童经常对熟悉的人微笑。“用微笑面对每一天,心中就不会堆积烦恼。”孩子们对微笑的内涵有着自己的理解。

  如果说微笑是一种无声的问候,那么,主动打招呼就将问候变成了有声的语言。调查显示:外出和回家时95.5%的孩子会主动和父母打招呼;遇到邻居,83.6%的孩子也会主动问好。

  同时,感恩之心也体现在孩子的言语上。吃饭时,面对长辈夹来的菜,孩子们会说“谢谢”。“红灯停,绿灯行。”86%的孩子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

  不过对于“说了就要努力做”这个问题,孩子们的希望指数很高,行动表现却并不突出。比如对制定的一个学习计划,只有35.8%的队员表示肯定能完成,另外的队员则表示出比较迟疑的态度,回答“有时候能完成”或者“经常不能完成”。对“每日为父母做件事”,开始许多孩子表现得十分积极,但过了一段时间后,由于无人监督,无人关注,他们的积极性逐渐消退,惰性就开始表现出来。

  “一个习惯的养成需要21天的坚持,才能内化。”为此,专家认为,习惯养成贵在“行”,道德教育不能停留在“嘴上”。家长作为孩子的启蒙老师,应该为子女作出榜样和示范。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