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语文基础知识解题方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09:16 生活报

  本报记者 吕晓艳

  从近年高考语文试卷可以看出,高考语文试卷主要采取语文基础知识、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和作文四大部分的基本格局。语文基础知识的测试主要考查考生知识是否学得准确、扎实,是否具有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并着重考查考生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从考查的内容来看涉及的知识点较多。基础知识主要包括语音、文字、词汇、成语等几个方面。

  在语音方面,考查的重点、难点是多音字。怎样辨别多音字的语音呢?考生要注意从词性、意义、用法上加以辨别。

  一、辨词性:词性不同,读音不同。处:chǔ(动词)例:处方、处事。chù(名词)例:住处、办事处。

  中:zhōng(方位名词)例:中间、家中。

  zhòng(动词)例:中计、

中奖

  好:hǎo(形容词)例:好人、好处。

  hào(动词)例:好客、好胜。二、辨意义:意义不同,读音不同。

  看:kàn(作“瞧”、“望”解)例:看书、看望。

  kān(作“监视”、“守卫”、“照料”解)例:看守、看管。

  恶:è(作“凶恶”、“极坏”解)例:恶劣、无恶不作。

  wù(作“讨厌”、“憎恨”解)例:可恶、深恶痛绝。

  ě(作“有病”、“想呕吐”解)例:恶心。

  三、辨用法:用法不同,读音不同。

  剥:bāo(用于单音节词)例:剥(皮)。

  bō(用于复音词)例:剥削、剥皮抽筋。

  色:sè(用于书面语)例:颜色。shǎi(用于口语)例:落色儿。

  任:rèn(一般用法)例:任务、担任。

  rén(用于姓氏)例:任弼石。

  番:fān(一般用法)例:三番五次。

  pān(用于地名)例:番禺。

  多音字不同读音之间的差别是很复杂的,为了以简驭繁,把这些差别主要概括为以上三个方面。实际上,多数多音字的差别往往是词性、意义、用法几个方面相互交错的,概括为某一个方面只是一种侧重的说法。

  字形的考查也是一个难点,虽然考查的范围限于《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3500个汉字,考查重点是使用频率高并且容易用错的字。但3500个汉字构成的词语数庞大,如果要死记硬背可以说是不堪重负,由于高考对字形的考查都是在具体语境中进行的,只要我们充分利用语境,就能准确地辨别字形的正误。具体来说,可试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以声辨形法。这是对付高考题中“字形相似、读音不同”类错别字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如“针炙”和“磬石”中的“炙”、“磬”两个错字,只要我们注意到“久”和“灸”、“般”和“磐”在语音上的联系,就很容易看出错误。

  二、以义索形法。汉字中大约有90%%的汉字是形声字。形声字的形旁与它的意义有关,形旁相同的字意义相近。例如:“子”旁的字大多与小孩有关(孩、孺、孤),“目”旁的字都与眼睛有关(睹、瞄、盲)。利用这一特点可以辨析字形的正误。如:2003年高考中的“通谍”应为“通牒”,“牒”字是古代供写字用的竹片、木片之意,故用“片”字作旁,“通牒”是文书之意。而“谍”字是“言”字边,同“通牒”的词义无联系。所以判断“谍”是错字。

  三、巧用词的构成。绝大多数双音节单纯词和一小部分双音节合成词中的两个字偏旁是相同的。如:“陷阱”、“草菅”、“膨胀”、“缥缈”等。如果出现“陷井”“草管”“膨涨”“缥渺”偏旁不一致的词语一般就可断定其中有一个字是错的。但是要注意这不是万能的。像“烦躁”、“脉搏”写成了“烦燥”、“脉膊”就错了。

  在词语方面,考查的重点是同义词和近义词的辨析。在做这样的题时,不能满足于差不多,而是要对词语之间细微的差别做比较、辨析。这样才能做出准确的判断。一般来说辨析近义词的方法很多,但经常使用的是如下几种方法:

  一、词义侧重点不同。这应该是最常使用的一种方法。像去年全国高考卷中出现的“胜地”和“圣地”,“胜”侧重于优美的意思。“胜地”是指有名的风景优美的地方。而“圣”侧重于同宗教有关的事务,“圣地”可引申为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和作用的地方。再看原题是指井岗山、延安等革命根据地,可见应该用“圣地”。同样,此题中的“演示”、“演练”,一个侧重于显示之意,一个侧重于训练之意。经过这样的分析,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二、感情色彩不同。像2004年高考中出现的“侧目”和“刮目”,“侧目”表现的是畏惧、愤怒之意,而“刮目”是指彻底改变眼光,表示赞扬之意。经过这样的分析再结合全句,答案很快就出来了。

  三、搭配对象不同。2005年高考出现的“缩小”与“减少”两个词,通读全句可以看到与之搭配的词是“差距”。由此可以断定,应选“缩小”。而“减少”一般同“人员”、“麻烦”、“损失”等搭配。2004年高考中出现的“抚养”与“赡养”,“抚养”是指爱护、教养,多指长辈对小辈的养育。而“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在物质和生活上进行帮助。这样,再根据原文中与之搭配的对象是“父母”,所以只能选“赡养”。运用此方法,除了要注意动宾搭配情况之外,也要注意主谓之间的搭配、修饰语与中心词之间的搭配。通过多角度的考虑,才能做到万无一失。

  四、词性不同。2000年高考中出现的“品味”和“品位”。“品味”是动词,可带宾语。如:品味佳肴。而“品位”是名词,如:品位高。有了这样的分析,再去看原句“……是很难写出高_____的作品来的”,可以得知所选的词在句中是做中心词“作品”的定语,这样就很容易断定应选的词是“品位”。

  五、具体与抽象不同。在高考中曾出现过的“祛除”和“驱除”两个词。前一个“祛除”适用于抽象的事物,例如:祛除病魔,祛除邪恶。后一个“驱除”适用于具体的事物,如:驱除外交官。与此类似的还有,像“交换”与“交流”,“竖立”与“树立”,前者适用于具体事物,后者适用于抽象事物。有了这样的分析,选择正确的答案就会轻而易举了。

  六、谦词与敬词的不同。在词汇中有一些表示谦虚的词像“鄙人”、“家父”、“薄面”等,这些词叫“谦词”,只适用于自己。还有一些词含恭敬的口吻,属于“敬词”。像“鼎力”、“惠存”、“雅正”等,这些词只适用于他人。使用时一定要分清对象,正确选择。

  成语的运用同实词的运用有类似的情况,也要注意感情色彩、词性、搭配对象等问题。例如:“雨后春笋”、“相得益彰”、“有口皆碑”是褒义成语。而“处心积虑”、“炙手可热”、“蠢蠢欲动”等属贬义成语。街谈巷议、道听途说是名词性的成语,只能做主语或宾语,如用在“人们街谈巷议”这句话中,“街谈巷议”做谓语了,使用错误。“汗牛充栋”,只能同藏书搭配;“美轮美奂”,只能同建筑搭配;“登堂入室”只能同学识、技能搭配;“望其项背”、“同日而语”等只能同否定词搭配。

  除上述几个方面外,根据成语的特点还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成语一般不能带宾语。例如:一网打尽犯罪分子,句中的“一网打尽”带宾语了,使用错误,只能写成“把犯罪分子一网打尽”。

  二、注意使用成语时不要出现赘余现象。例如:“当务之急的大事”应把“的大事”删掉。

  三、不要望文生义。如“万人空巷”,有些同学只看到了其中的“空”就去判断它有“空无一人”的意思,这样一来,使用往往会出现错误。

  四、要特别注意一些成语的“一语多用”现象。像在高考中曾考过的“淋漓尽致”、“灯红酒绿”就属于“一语多用”的成语。“淋漓尽致”常用来形容文章或谈论详尽、透彻,也可以指暴露得很彻底。高考中“……图片展将伪科学暴露得淋漓尽致”用的就是后面的意项。“灯红酒绿”既可以用做贬义,形容寻欢作乐的腐化生活,也可以是中性的,用来形容都市或娱乐场所夜晚繁华景象。高考中“……饭店里灯红酒绿”一句用的就是后面的意思。有的成语甚至可以既用作褒义又用作贬义。像“呼风唤雨”既可比喻群众具有支配自然的伟大力量(褒义),又可以比喻反动势力的煸动(贬义)。这种“一语多用”的成语常见的还有:指手画脚、绵里藏针、平易近人、身无长物、数米而炊、晨钟暮鼓等,使用时要特别注意。

  (生活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